A.清真寺
B.昆它布
C.古儒學校
D.府邸教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伊斯蘭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A.宮廷學校
B.星期日學校
C.昆它布
D.主教學校
A.文法
B.音樂
C.算術
D.弈棋
A.柏拉圖
B.阿爾琴
C.雷克斯
D.康德
A.修道院是中世紀最典型的教會教育機構
B.修道院從產生的時候就與以往基督教教會學校不同,不僅訓練教會成員,也培養(yǎng)世俗子弟
C.修道院即是一種宗教機構,也是一種教育機構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紀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下列不是“臨時教育審議會”(簡稱“臨教審”)的貢獻的是()
“正式把確立全國性中小學課程標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每州的教改計劃都要包括課程內容標準的建立內容?!边@一規(guī)定出自美國的()
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綜合教學大綱”的突出特點是()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調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指出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同無產階級的政治相聯(lián)系,整個蘇聯(lián)的教育事業(yè)必須貫徹無產階級精神和注重共產主義道德的培養(yǎng),為無產階級專政服務,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教育家是()
為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并解決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1931年蘇聯(lián)通過了《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它成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對于這個文件評價不正確的是()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20世紀50—60年代日本教育改革特征的是()
下列關于德國中等教育發(fā)展的說法錯誤的是()
20世紀30年代,歐美國家出現(xiàn)了要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和新托馬斯主義教育,并把這三個教育思潮統(tǒng)稱為新傳統(tǒng)教育思潮。以下關于它們的共同特點描述錯誤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