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1)高中化學課程分為哪幾個模塊? (2)各個模塊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以下是某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時所運用的活動記錄表: 【方法導引】 研究物質的性質常常使用分類、比較和實驗等研究方法。 【要求】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安全提示】 1.為了安全,取用鈉的量盡可能少(綠豆大?。?必要時給反應容器加蓋玻璃片。 2.觀察實驗現象時,與反應容器保持一定距離。 3.你想做的實驗需要教師批準后才能動手操作!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活動記錄在評價方面具有哪些功能? (2)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類型? (3)舉例說明教學過程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使用策略。
"已知用金屬鈉制取氧化鈉,可有多種方法: ①4Na+O=2NaO②4Na+CO=2NaO+C ③2NaNO+6Na=4NaO+N↑, 最好的是哪一種方法?原因是什么?"該問題的類型屬于()。
相同溫度下,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mol/L的下列各溶液: ①Na2CO3 ②NaHCO3 ③C6H5ONa ④CH3COONa ⑤NaAlO2。 請按pH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