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多元評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學習成績
B.光環(huán)效應
C.期望效應
D.刻板效應
A.20世紀50-60年代
B.20世紀60-70年代
C.20世紀70-80年代
D.20世紀80-90年代
A.對話盡量淺顯,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
B.對話要深奧超前,以便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C.對話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D.對話盡量避免“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提問
A.審美教育
B.五講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美好思想教育
A.直觀導人
B.練習導人
C.事例導人
D.懸念導人
最新試題
語文教師講完《春望》的相關知識后,要求學生系統(tǒng)了解現(xiàn)實主義詩歌與浪漫主義詩歌的不同,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并選擇代表講解,最后由老師點評。這種教學方法是()。
形式教育論起源于古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和斯賓塞。
教師不僅要從靜態(tài)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tài)上了解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進步及變化。
班主任劉老師對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完成作業(yè)、考試這些常規(guī)學習都有要求與評價。她制作了許多小卡片:善治卡、陽光卡、善學卡、善寫卡、善優(yōu)卡,用于獎勵各方面有進步的學生。卡片由班主任、科任老師和班干部按照評價進行頒發(fā)。這種評價方式屬于()。
在講解祈使句概念的時候,王老師說:“祈使句是一種表達如勸告、叮囑、請求或命令等感情色彩的句子。"于是他在講解完這段教學內(nèi)容后,和學生說:“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祈使句的特點!”這句話,其實就是個祈使句。案例中王老師運用的補講方式屬于()
下列教學模式中,()的基本結構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總結提高。
班級授課制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是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情況進行使用。
教學實踐和實驗是教學原則的重要來源。
高中年級學生測試,老師用一年級的測試題,結果都是滿分,說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