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日:“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日:“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自刎而死。
——選自《垓下之圍》
知恥重義。項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勇猛無敵,再加上這里的知恥重義一面,就使他的整體形象內(nèi)外豐贍而富于立體感。
可是,我不敢同他談翻譯技術,因為我們兩人的翻譯方法不很相同。一則因為他譯的是法文著作,從原文譯,我譯的都是英文轉譯本,使用的譯法根本不同。二則我主張翻譯只要達意,我從英文本譯,只能做到達英譯本的意。英譯本對原文本負責,我對英譯本負責。傅雷則主張非但要達意,還要求傳神。他屢次舉過一個例。他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第一場有一句“靜得連一個老鼠的聲音都沒有”。但紀德的法文譯本,這一句卻是“靜得連一只貓的聲音都沒有”。他說:“這不是譯錯,這是達意,這也就是傳神?!蔽艺f,依照你的觀念,中文譯本就應該譯作“鴉雀無聲”。他說“對”。我說:“不行,因為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話中不用貓或鴉雀來形容靜?!?br /> ——選自《紀念傅雷》
這段文字與全文表現(xiàn)的傅雷的性格是什么關系?傅雷對文學藝術的高標準、嚴要求,仍是他性格耿直的具體表現(xiàn),與他的總性格完全一致。
可是,我不敢同他談翻譯技術,因為我們兩人的翻譯方法不很相同。一則因為他譯的是法文著作,從原文譯,我譯的都是英文轉譯本,使用的譯法根本不同。二則我主張翻譯只要達意,我從英文本譯,只能做到達英譯本的意。英譯本對原文本負責,我對英譯本負責。傅雷則主張非但要達意,還要求傳神。他屢次舉過一個例。他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第一場有一句“靜得連一個老鼠的聲音都沒有”。但紀德的法文譯本,這一句卻是“靜得連一只貓的聲音都沒有”。他說:“這不是譯錯,這是達意,這也就是傳神?!蔽艺f,依照你的觀念,中文譯本就應該譯作“鴉雀無聲”。他說“對”。我說:“不行,因為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話中不用貓或鴉雀來形容靜。”
——選自《紀念傅雷》
“傅雷則主張非但要達意,還要求傳神”這表現(xiàn)了傅雷對文學藝術、對讀者高度負責任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