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可是,我不敢同他談翻譯技術,因為我們兩人的翻譯方法不很相同。一則因為他譯的是法文著作,從原文譯,我譯的都是英文轉譯本,使用的譯法根本不同。二則我主張翻譯只要達意,我從英文本譯,只能做到達英譯本的意。英譯本對原文本負責,我對英譯本負責。傅雷則主張非但要達意,還要求傳神。他屢次舉過一個例。他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第一場有一句“靜得連一個老鼠的聲音都沒有”。但紀德的法文譯本,這一句卻是“靜得連一只貓的聲音都沒有”。他說:“這不是譯錯,這是達意,這也就是傳神。”我說,依照你的觀念,中文譯本就應該譯作“鴉雀無聲”。他說“對”。我說:“不行,因為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話中不用貓或鴉雀來形容靜。”
——選自《紀念傅雷》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杜甫曾經(jīng)評價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以下選項對《秋興》(其一)藝術成就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多項選擇題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句,寫出了詞人()的心情。
題型:多項選擇題
清代戲曲在明代基礎上并沒有出現(xiàn)新的高潮,下列關于清代戲曲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煮酒論英雄》中,劉備聽了曹操的話“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為何以害怕雷聲作掩飾()
題型:單項選擇題
元末明初涌現(xiàn)了一大批章回體小說,下列屬于章回體小說的是()
題型:多項選擇題
明代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不一致的一項為()
題型:單項選擇題
元代散曲題材豐富,不同作家情感的關注點不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關于戰(zhàn)爭的歷史典故能很好地說明天氣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定風波》中作者在雨中漫步,可見出他()的心態(tài)。
題型:多項選擇題
洪昇《長生殿》是清代傳奇的代表作之一,下列關于《長生殿》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