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材料:DNA分子的結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本節(jié)教學中,教師利用可拆卸的DNA模型教具,把模型建構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1)初步學習DNA分子的結構。教師通過三維動畫展示DNA分子的結構層次,圖解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基本要點。(2)通過組裝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結構特點。教師先讓學生觀察桌面上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猜測一下每一個零件分別代表什么結構。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jù)DNA分子結構模式圖作出正確的判斷。教師要求學生用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組裝成脫氧核苷酸,組裝好后,互相檢查組裝出來的模型最多共有多少種脫氧核苷酸。學生相互檢查,相互交流、糾正后得出“共有4種脫氧核苷酸”的結論。教師再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各組把每個成員做的“核苷酸”連接成DNA。通過教師的提醒,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和更正,進而加深對DNA分子結構特點的理解。(3)通過觀察、比較各組所做的DNA模型,總結DNA分子的共同性與特異性以及堿基的數(shù)量關系。根據(jù)材料回答:(1)該教學設計需要老師很強的課堂組織技能,課堂組織的目的是什么?(2)簡述模型作為直觀教具的具體作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材料:某教師關于“DNA分子的結構”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1)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犯罪分子逃亡幾年后,經(jīng)過DNA鑒定可以確定犯罪分子,為什么通過DNA能確定身份?(2)出示資料,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經(jīng)驗和科學成果?這對你理解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有什么啟示?問題2:他們在建構模型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過哪些錯誤?他們是如何對待和糾正這些錯誤的?問題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們發(fā)現(xiàn)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作為科學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學界傳為佳話。他們的這種工作方式給予你哪些啟示?其對DNA分子結構具有什么意義?(3)出示課本的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讀取圖中的信息,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1:觀察并回答DNA是由幾條鏈構成的?這兩條鏈的位置關系如何?它們的方向一致嗎?它具有怎樣的立體結構?問題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質構成?分別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問題3:什么是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堿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問題4:脫氧核苷酸的三個組成成分怎樣連接?脫氧核苷酸間又是如何連接的?(4)模型建構,四人小組自備材料合作構建模型,組內(nèi)、組間合作與交流,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引證所學概念,并引發(fā)新的問題探究。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1:發(fā)現(xiàn)組員出錯時有什么感受?你對你們的成功(不成功)的經(jīng)驗有什么感想?問題2:每個小組的DNA相同嗎?DNA之間的差異主要在哪里?問題3:大家的組裝方式有什么不同嗎?問題4:你覺得細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時會以哪種方式進行?問題:(1)圍繞上述材料內(nèi)容,談談該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目的與作用。(2)材料中提到的建構DNA雙螺旋模型,屬于哪一種模型?請結合高中生物教材內(nèi)容,列舉兩種同類型的模型實例。
2.問答題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以下內(nèi)容摘自某校學生的實驗報告: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驗目標: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2.識別光學顯微鏡下的葉綠體和線粒體。材料用具:蘚類、菠菜或黑藻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內(nèi)表皮細胞、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清水、健那綠染液等。方法步驟:(1)制作臨時裝片①在觀察黑藻前10min,用40℃的水浸泡黑藻的葉。這樣的葉用于制作臨時裝片,便于觀察到黑藻的葉綠體隨細胞質而流動。②在適宜的溫度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梢詫⒔∧蔷G染液保持在37℃,盡可能使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染色期間保持在生活狀態(tài)。③用健那綠染液染色時,要染色10~15min。在此期間要適當添加染液,以保證細胞不干燥。(2)觀察①觀察時,注意通過調整光圈來調節(jié)反射光線的強弱,使進入物鏡的光線不要太強。②按照正確的觀察順序,先用低倍鏡找到觀察的物像,通過移動臨時裝片選擇單層的典型細胞.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問題:(1)分析以上材料,按教學活動特點分,該實驗屬于哪一種類型?(2)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學生實驗前一定要認真準備,教師應從哪幾方面做好實驗教學準備。
5.問答題李振聲院士獲得了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其主要成就是實現(xiàn)了小麥同偃麥草的遠緣雜篩選,培育出了多個小偃麥品種。請回答下列有關小麥遺傳育種的問題。(1)如果小偃麥早熟(A)對晚熟(a)是顯性,抗干熱(B)對不抗干熱(b)是顯性(兩對基因自由組合),在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雜篩選試驗中,以某親本與雙隱性純合子雜篩選,F(xiàn)1代性狀分離比為1:1。請寫出此親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2)如果決定小偃麥抗寒與不抗寒的基因在葉綠體DNA上,若以抗寒晚熟與不抗寒早熟的純合親本雜篩選,要得到抗寒早熟個體,需用表現(xiàn)型為_________的個體作母本,該純合的抗寒早熟個體最早出現(xiàn)在__________代。(3)小偃麥有藍粒品種。如果有一藍粒小偃麥變異株,籽粒變?yōu)榘琢#?jīng)檢查,體細胞缺少一對染色體,這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_________變異。如果將這一變異小偃麥同正常小偃麥雜篩選,得到的F1代自篩選,請分別分析F2代中出現(xiàn)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與不正常個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小偃麥外,我國也實現(xiàn)了普通小麥與黑麥的遠緣雜篩選。①普通小麥(六倍體)配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為21,配子形成過程中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個細胞的中的染色體數(shù)為_________;②黑麥配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和染色體組數(shù)分別為7和1,則黑麥屬于___________倍體植物;③普通小麥與黑麥雜篩選,F(xiàn)1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_________,由此F1代可進一步育成小黑麥。

最新試題

幼小植物體內(nèi)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不斷增大時,植物體內(nèi)新陳代謝活躍,生長迅速;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不斷減小時,植物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減弱,生長緩慢。下面解釋正確的組合是()①結合水是構成植物細胞結構的一部分②結合水參與某些代謝反應③自由水是各種代謝活動的介質④自由水參與某些代謝反應

題型:單項選擇題

依據(jù)以上內(nèi)容,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題型:問答題

依據(jù)以上內(nèi)容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并設計一個教學過程。

題型:問答題

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最相似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研究人員對4種不同生物的部分細胞(甲、乙、丙、丁)進行了分析、觀察等實驗,獲得的結果如下表,則甲、乙、丙、丁4種細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注:表中“+”表示“有”,“-”表示“無”。①衣藻②硝化細菌③乳酸菌④藍藻⑤蛔蟲⑥水稻

題型:單項選擇題

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信息:“近期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其中,疾控中心實驗室檢出兩株來自寧夏的新生兒;一株來自福建某老年患者?!毕铝嘘P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如下圖所示,1、2為物鏡長度,3、4為目鏡長度,5、6為觀察時物鏡與標本切片間距離,哪種組合情況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最大()

題型:單項選擇題

要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應選取下列哪種實驗材料?()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幾種生物中,生物的細胞結構與其他三種生物的細胞有明顯區(qū)別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生物膜系統(tǒng)與細胞代謝和細胞通訊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