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初中某教材第三單元第一課課文后寫道:"研討與練習一、這篇小說寫故鄉(xiāng),主要是寫故鄉(xiāng)人的變化。作者主要寫了哪些人的變化?他們有怎樣的變化?作者從中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這段文字屬于語文教科書的哪一個系統(tǒng)?()

A.選文系統(tǒng)
B.知識系統(tǒng)
C.練習系統(tǒng)
D.助讀系統(tǒng)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以下是某位教師對語文教材的作用的認識,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文課程內容最重要的承載載體
B.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材料
C.學生課外拓寬知識領域的重要基礎
D.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唯一憑借

3.單項選擇題某教師在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數字需要重點識記,于是進行了簡單總結,其中總結錯誤的一項是()。

A.總目標中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內累計認識40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B.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C.第三學段: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D.第三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4.單項選擇題某教師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對總目標中的重要知識進行了總結,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A.語文課程規(guī)定7~9年級學生要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
B.《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有關總目標的規(guī)定前五條側重宏觀角度,后五條側重具體描述
C.總目標強調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
D.語文課程的本質是實踐性,在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得到了充分的凸顯

最新試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法修辭知識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fā)進行指導和點撥。對語法修辭教學目標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教師對其重要內容進行了回憶總結,其中總結錯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位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山中訪友》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道課堂練習:“朗讀課文,想象課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下面的問題: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以下對其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版教科書《雷雨》課后有一段文字,介紹了戲劇的分類,這段文字屬于教科書的什么系統(tǒng)?()

題型:單項選擇題

《雷電頌》課后練習題是“課文在形式上不押韻,但節(jié)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試反復朗讀課文,背涌前六段:說說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該練習的設計意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教師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對總目標中的重要知識進行了總結,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版教科書《拿來主義》課后有一段補白,介紹了“比喻論證”的特點,這段補白屬于教課書的什么系統(tǒng)?()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一道課后練習題:“這兩篇短文的論點分別是什么?他們提出、闡述論點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對該練習的設計意圖,分析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以下是某教師對語文課程目標的特征進行的總結,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某次“寫作”教學的主體研討活動中,教師們特別討論了“寫作”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