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記實法,就是實事求是地把品德行為的表現(xiàn)記錄下來,客觀地反映事情的本來面目,作為品德測評的依據(jù)。
又稱整體印象評判法。是品德測評者根據(jù)自己平時對學生情況的隨意了解,及業(yè)已形成的總體印象進行價值性判斷的一種方法。
最新試題
艾森伯格認為親社會行為是合作;分享;助人;捐獻;謙讓;安慰;同情等。
德育目的具有預見性、超越性、確定性。
德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德性。
家庭德育在品德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
小學生公道的公正(公道水平的公正)形成在8—1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