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初中學生的作文:
書香
①普洱茶,只有放上了年頭才能發(fā)出真正的茶香;記憶,只有在時光的浸泡下才能沉淀出真正的感動……
②有一年的夏天,我到曾祖父家,待了一段時間。那是一個位于蘇州的如畫的小鎮(zhèn),它總在不經(jīng)意處散發(fā)著文人墨客般的書卷氣息。那里的人,也一樣。
③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長大的,有著如同那小鎮(zhèn)般的氣質(zhì)。初次見面,著實讓我吃了一驚:花白花白的頭發(fā)整齊地理成了板寸,銀色的胡子是非常標準的“中式”,手中無意識地抓著一卷書,口中說出的話還參雜著一兩句古詩、古詞,身上散發(fā)著書墨的香味?!岸级嗌倌甏?,還那么落伍?!蔽也唤止镜馈?br />
④晚飯時候,見他遲遲未到,曾祖母讓我上樓找他。“你上樓找他吧,他怕是又在書房讀書忘了時間了罷!”她和靄地笑著,像朵燦爛的白菊花。繞過門階,順著木質(zhì)的樓梯攀走上去。年頭久了的木頭樓梯,發(fā)出一串“吱呀”聲。走到二層的第一扇門,也最后一扇門前。推開門。見他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貫注地翻閱著一本泛黃的《論語》,身旁的窗簾在風中飛舞,不時掃過他的手,他卻渾然不覺似的。只顧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著那印制拙劣的書。心中隱約地浮現(xiàn)出敬意:在當今社會中能這樣專注讀書的怕是少之有少吧。
⑤第二天,他帶我去了街上。那真是個漂亮的小鎮(zhèn):一水一木,一壁一橋都那么和諧,像攤在眼前的中國水墨畫一般清雅。但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會膩。當我不再耐心而轉(zhuǎn)身看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正興致勃勃地看著一本書?!澳鲩T也總帶著本書嗎?”他推推眼鏡,頭也不抬地回答著:“嗯,嗯”,“你每天看書,那么您家里的書應該也看過吧!”,“嗯,嗯”,“那您干嗎還看呢?”,他抬起頭,合上書,對我說:“因為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見解,有全新的感觸。其實做人也一樣,每一次見到新的東西,都會對過去的自己有一次新的認識,從而懂得讓自己又一次變更。由此人類才能不斷完善。你長大就會懂的?!闭f罷,說罷埋下頭繼續(xù)讀書。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本以為他只是因為要讀,所以讀。沒想到,他還有著自己對人生、對書的見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
⑥臨走了。他又用手按住我的肩,對我說:“好好讀書?!蹦巧駪B(tài)至今我還記得。那是種足以看透人生、靈魂的眼神:深沉而充滿希望,自信。
⑦是??!好好讀書。像讀書一樣品味人生,像讀書一樣做人。
⑧他在我心中永遠散發(fā)著書香。那是種見解的清香。幽幽的,不易察覺卻真實存在。讀書,書之香,見解之香。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導入自然。從古代學堂讀本談起,引出本文,引發(fā)學生對古代學生讀書內(nèi)容的興趣
B.點明本文在古代散文精品中的地位和文學價值,一箭雙雕
C.教師的舉例反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D.教師的講述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A.目標設計缺少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明確設定
B.作者杰克倫敦是學生熟悉的大作家,無需再作介紹
C.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設計不夠合理。
D.設計不符合初中學情,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
A.該活動意在讓學生領會作者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
B.小組活動占用課堂時間,應在課下進行
C.教師應在小組間巡視,并及時給予指導
D.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能力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熱愛生命》一課,教師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闡述的哲理。3、領會文章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該教師的教學設計評價恰當?shù)氖牵ǎ?/p>
閱讀下面一段教學案例,并試對這位教師的做法加以分析。一位普通中學的孫老師,在進行語文復習教學時,作了充分的準備,為了使學生復習的條理與線索更加清晰,他投放了大量的精力,博采眾家之長,對本單元復習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處理。這堂課,孫老師自己很滿意,甚至覺得有幾分風彩。而在這之后,孫老師在批閱學生日記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段話“孫老師,我認為這是你上的最不好的一堂課,因為你在做我們自己能做的事。”孫老師感到了震驚。這件事引發(fā)了他深刻的思考……。下面對這位教師做法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下面是一個老師的教學反思(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A]“剛參加工作時,我總是擔心學生聽不懂,因此,語文課上‘講”得很多,我理解這樣做才是對學生負責任……。[B]課堂上,當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我不一致時,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的進度,我常常打斷學生的討論和思考,牽著學生跟我走……。[C]教學中,遇到疑難問題,有時我又覺得讓學生自己去想、去猜測、去探究,不免有些太費時間了,莫不如將結(jié)論告訴給學生,教會學生用結(jié)論,恐怕比探究更實用……。[D]事實上,以上種種做法的結(jié)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但不理想,反而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大打折扣,遇到一些靈活性強并具有智能挑戰(zhàn)的難題時,學生們往往顯得束手無策……”。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閱讀以下教學隨筆(片段),按要求答題。借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作品的魅力。所以我在教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播放鳳凰傳奇演唱的《荷塘月色》;通過“聽”的形式,讓學生在悠揚旋律的伴奏下,理解詩歌意境,沉浸于詩詞,從而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對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某教師在上語文寫作課時,外面飛進來一只小鳥吸引了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該教師靈機一動,臨時決定進行過程為賞鳥、說鳥、寫鳥的活動體驗課,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對該教師的教學評價不恰當?shù)氖牵ǎ?/p>
《雷電頌》一課,教師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開想像,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表達思想感情,增強氣勢;3.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對該教師的教學設計評價恰當?shù)氖牵ǎ?/p>
《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師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正確掌握生字詞。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該教師的教學設計評價恰當?shù)氖牵ǎ?/p>
閱讀《花木蘭》的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師:伙伴在遇到花木蘭女裝出現(xiàn)時言行神態(tài)如何?生:“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師:找得非常好,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表演一下。(陸續(xù)叫的幾個同學都沒把伙伴那吃驚的神態(tài)表演出來)生:老師給我們表演一下吧!教師課前并無這個準備,一時顯得比較尷尬,學生們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但這位教師并沒有拒絕,而是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接著便進入角色,用吃驚的神態(tài)表演:“啊,你是女人……”表演完后,學生給予了老師熱烈的掌聲。對上述教學實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閱讀一堂作文課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A]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的作文有的地方寫的比較空洞,內(nèi)容不夠具體。今天我們就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先來看一個故事《皇帝的新裝》。(幻燈片簡述故事)[B]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國王每天只顧著換衣服,一天王國來了兩個騙子,他們聲稱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這件衣服只有圣賢才能看見,愚人不能看見。騙子索要了大量財寶,不斷聲稱這件衣服多么華貴以及郭彩奪目,被派去的官員都看不見這件衣服,然而為了掩蓋自己的“愚昧”,他們都說自己能看見這件衣服,而國王也是如此,最后穿著這件看不見的“衣服”上街游行,一位兒童說“他什么也沒穿?。?rdquo;。[C]師:國王回宮是如何做的?思考兩分鐘,請兩位同學來表演。(學生表演)[D]師:很好,兩位同學的表演生動有趣。大家再想想,如果你是這個國王,你回宮后會怎么做?請大家拿出練習本,具體、形象地寫出自己的想象。對這堂作文課的分析,不準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