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腦扁桃體下疝至枕大孔上緣平面
B.小腦扁桃體下疝至枕大孔平面
C.小腦扁桃體下疝至枕大孔下緣平面
D.小腦扁桃體下疝至枕大孔下緣平面以下
E.小腦扁桃體下疝至枕大孔平面5mm以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環(huán)枕部畸形
B.脊髓空洞癥
C.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D.后顱窩狹窄畸形
E.扁平顱底
患者男性,33歲,骶部皮下腫物33年,9個月時曾行脊膜膨出手術治療,小便失禁33年,雙下肢乏力2年。查體:L1平面以下皮膚痛、溫覺減退。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雙側(cè)巴賓斯基征陽性,肛門反射減弱。MRI提示S3脊膜膨出,圓椎低位,T12以下脊髓長T1、長T2水腫表現(xiàn)。
脊髓拴系的治療原則包括()
A.脊髓拴系手術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病情繼續(xù)進展
B.出現(xiàn)排尿、糞功能障礙常提示預后欠佳
C.手術通常能使排尿、糞功能障礙、下肢和足部的變形得到改善
D.手術可能使疼痛和不完全的肌力下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E.對于脊髓圓錐拴系綜合征,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出現(xiàn)癥狀2年內(nèi)手術預后好
F.手術切斷終絲松解粘連,解除脊髓受壓,梳理馬尾是最重要的,以達到改善脊髓圓錐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
患者男性,33歲,骶部皮下腫物33年,9個月時曾行脊膜膨出手術治療,小便失禁33年,雙下肢乏力2年。查體:L1平面以下皮膚痛、溫覺減退。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雙側(cè)巴賓斯基征陽性,肛門反射減弱。MRI提示S3脊膜膨出,圓椎低位,T12以下脊髓長T1、長T2水腫表現(xiàn)。
成人脊髓拴系與兒童脊髓拴系的區(qū)別有()
A.腰背疼痛和麻木是最常見癥狀
B.有行走困難、肌萎縮
C.肢體短縮或踝畸形
D.泌尿系統(tǒng)癥狀如感染和尿失禁
E.隱性脊柱裂
F.拴系程度相對輕
患者男性,33歲,骶部皮下腫物33年,9個月時曾行脊膜膨出手術治療,小便失禁33年,雙下肢乏力2年。查體:L1平面以下皮膚痛、溫覺減退。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雙側(cè)巴賓斯基征陽性,肛門反射減弱。MRI提示S3脊膜膨出,圓椎低位,T12以下脊髓長T1、長T2水腫表現(xiàn)。
該患者診斷為脊膜膨出合并脊髓拴系,脊髓拴系可合并的病變有()
A.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B.終絲增厚
C.脊髓縱裂
D.神經(jīng)管腸源性囊腫
E.皮樣囊腫
F.脊柱裂
G.神經(jīng)鞘瘤
H.脊膜瘤
患者女性,43歲,因“左下肢乏力,右下肢麻木1年”來診。查體,雙側(cè)T<sub>8</sub>以下痛溫覺減退,左下肢肌力3級,右下肢肌力4級,左側(cè)巴賓斯基征陽性。
定位診斷應考慮()
A.腦
B.頸
C.胸
D.腰
E.骶
最新試題
提示:對患兒行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部分切斷術(SPR),術后進行了2正規(guī)康復運動訓練,復查:能獨立行走,馬蹄足,手足徐動,小腿三頭肌痙攣,肌張力3級。下一步可選擇的治療方案為()
最可能的診斷是()
腦癱中最常見的類型是()
該患兒診斷為()
為明確診斷,可進行的檢查包括()
提示:患者經(jīng)內(nèi)科治療后仍有頑固性眩暈,擬行前庭神經(jīng)切斷術。可采取的手術入路有()
導致腦癱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出現(xiàn)于()
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
確診最主要的依據(jù)是()
提示:綜合檢查結果考慮梅尼埃病診斷成立??山o予的治療方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