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45歲以上的男性中體重指數(shù)(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某醫(yī)師共調(diào)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者為226人(x1);BMI<25者有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者為310人(x2),問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
經(jīng)u檢驗,若μ值等于2.95.則最接近的概率P應是()
A.P>0.05
B.P=0.05
C.P>0.01
D.P=0.01
E.P<0.01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為了研究45歲以上的男性中體重指數(shù)(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某醫(yī)師共調(diào)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者為226人(x1);BMI<25者有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者為310人(x2),問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
若進行u檢驗,公式為()
A.
B.
C.
D.
E.
為了研究45歲以上的男性中體重指數(shù)(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某醫(yī)師共調(diào)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者為226人(x1);BMI<25者有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者為310人(x2),問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
統(tǒng)計學檢驗的無效假設和備選假設分別是()
A.H0:P1=P2,H1:P1≠P2
B.H0:P1=P2,H1:P2
C.H0:π1=π2,H1:π1≠π2
D.H0:π1=π2,H1:π1<π2
E.H0:π1=π2,H1:π1>π2
A.比例
B.率
C.比
D.動態(tài)數(shù)列
E.算術均數(shù)
A.比例
B.率
C.比
D.動態(tài)數(shù)列
E.算術均數(shù)
A.內(nèi)容
B.標目
C.線條
D.備注
E.標題
最新試題
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值變量資料,描述離散趨勢的指標最好選用()
n足夠大.p不接近于0或1,樣本率與總體率比較,統(tǒng)計量μ為()
反映一組觀察值離散程度最好的指標是()
統(tǒng)計學中所說的樣本是指()
今年夏天,某沿海地區(qū)的甲肝患病人數(shù),明顯超過歷年的散發(fā)發(fā)病率水平,則認為該病()
適用于雙變量資料,用點的密集度和趨勢表達兩變量間的相關關系。應繪制()
已知某病患者8人的潛伏期(天)分別是6、8、8、10、12、15、16、>17.平均潛伏天數(shù)為()
欲用統(tǒng)計圖比較1997~2009年城市和農(nóng)村5歲以下兒童佝僂病患病率的變化趨勢,選用何種統(tǒng)計圖最為合適()
表示事物內(nèi)部各個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圓形圖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