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解放戰(zhàn)爭最終取得勝利的因素是()
①精良的武器裝備
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③豐富的物資供應
④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連續(xù)發(fā)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其主要的意義在于()

A、解放了長江以北地區(qū)
B、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已成定局
C、加快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
D、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

2.單項選擇題民盟羅隆基對馬歇爾說:“共產黨讓步大,國民黨苦惱多,民盟前途好。”此言的背景是()

A、國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變的發(fā)生
C、重慶政協(xié)的召開
D、北平政協(xié)的舉行

3.單項選擇題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主要原因是()

A、國內需要和平建設
B、中共有相當強大的力量
C、國內外輿論要求和平
D、內戰(zhàn)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

最新試題

毛澤東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國人民的革命戰(zhàn)爭,現(xiàn)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主要標志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為漫畫《沉重的鐵錘連續(xù)地打在蔣介石的脊骨上》,圖中三個鐵錘分別指劉鄧、陳謝和陳粟,這幅漫畫所反映的事件意義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中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放映了一部電影。電影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一隊士兵沖進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寫著“總統(tǒng)府”三個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來的旗幟。鏡頭轉到一房間,房間里辦公桌上日歷的日期是1949年4月23日。據此判斷日歷上的年份應該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面是2005年11月某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的目錄摘編。第十卷:中國命運的決戰(zhàn)(1945-1949)第一章戰(zhàn)與和的變奏第二章全面內戰(zhàn)的烽火第三章戰(zhàn)后社會的動蕩與紛擾第四章國共兩黨攻守態(tài)勢的轉換第五章國共兩軍的軍事決戰(zhàn)第六章國民黨在大陸統(tǒng)治的結束第七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命運的角度對該目錄增加一條子目錄,并說明增加理由。(所增加內容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

題型:問答題

1947年的最后一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本月憂患最深……各方告急與失敗之報,幾如雪片飛來,蓐食宵衣,兢兢業(yè)業(yè),未敢或懈,自省俯仰無愧,信道益篤,成敗利鈍,一惟聽天命而已?!痹斐墒Y介石“憂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是由兩岸故宮博物院組成的專家組共同繪制的發(fā)生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故宮文物大遷移路線圖。下列對各階段的文物遷移表述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47年,陳毅在一首詩中寫道:“江漢飛傳劉鄧捷,中原重見李鄭回。陳謝揮戈下宛洛,聶楊立馬薄燕臺?!痹娭蟹从车氖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47年2月底,國民政府要求最后一批堅守在南京和平談判的中共人員限期撤離。中共代表經與美方緊急磋商,美國同意麥康內爾將軍執(zhí)行“鯰魚行動”,把中共人員安全送回延安。材料表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鄧賢在《決定中國命運的700天》一書中這樣描述:“(強渡黃泛區(qū)以后)最驚險的一幕發(fā)生在淮河岸邊。渡口沒有船,也沒有橋,河水又深又急難以徒涉,尾隨的追兵已經趕來,后衛(wèi)阻擊戰(zhàn)全面爆發(fā)。緊急之中,司令員劉伯承親自夜探淮河,經過尋訪竟然找到一處當?shù)厝诉^河的淺灘,為大軍開辟一條生路?!边@段描述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47年的最后一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本月憂患最深……各方告急與失敗之報,幾如雪片飛來……成敗利鈍,一惟聽天命而已?!痹斐墒Y介石“憂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