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鄂師既舉,各省尚多遲回觀望”,滬蘇志士“冒諸險艱,創(chuàng)義于滬上。爾時大江震動,紛紛返正……其后金陵負固,各省義師,云集環(huán)攻,此其于民國之功,固已偉矣”。孫中山這番言論有感于()

A.滬蘇志士推動了湖北軍政府成立與清政府的瓦解
B.滬蘇志士為建立南京臨時政府創(chuàng)造了有利形勢
C.迫于袁世凱的反革命威壓被迫妥協(xié)退讓
D.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運動高潮的迅速到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4.單項選擇題在新經濟政策實施初期(1921~1923年),蘇(聯(lián))俄工業(yè)企業(yè)有三種模式:國有國營、國有民營、私有私營,以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占主導地位。這和孫中山所倡導的節(jié)制資本相類似。這對中國的民主革命而言()

A.有利于借鑒蘇俄模式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
B.有利于擴大俄國十月革命在中國的影響
C.有利于推動孫中山聯(lián)俄政策落實
D.有利于推動國共合作下國民革命的開展

5.單項選擇題

下面是“1880年代及1930年代中國國民收入和人口增長表”。該表從側面反映了()

A.人口增長過快影響近代化發(fā)展
B.晚清和民國政府忽視近代化建設
C.民族資本主義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D.當時中國的民生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

最新試題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發(fā)出第七十號通告,提出“擴大紅軍的總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農民武裝,擴大紅軍向著中心城市發(fā)展,以與工人斗爭匯合之整個基礎上”;同時,又提出“打破游擊戰(zhàn)爭中之上山傾向、保守觀念、分散政策等農民意識和土匪傾向”。本通告提出的總策略()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認為,“九一八事變”后的抵制日貨,主要是由國民黨中央機構主持領導的,抵制活動逐漸由民間自發(fā)發(fā)展到官民結合。《時代周刊》的報道認為,此次抵制日貨運動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過了過去的任何時期,并出現(xiàn)了民族主義熱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積極參與的制度化傾向。材料反映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1930年5月)刊載:“以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農村包圍城市可以取得勝利,這無論在理論上與事實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沒有城市做領導,則任何鄉(xiāng)村都是不能‘聯(lián)合起來’的。”這說明當時中共()

題型:單項選擇題

材料四說明蔣介石政府又與外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出賣國家主權,結合所學可知只有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最終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

題型:問答題

1929年國民黨通過某決議案,主要內容如下:確定國家、省、縣行政經費及地方行政經費之分配;整理稅制,杜絕收稅機關之一切積弊;整理幣制,鞏固金融;分別整理外債,籌備償還外債之方法等。據此可知該決議案()

題型:單項選擇題

“抗日救國,己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只要國民黨停止進攻蘇區(qū)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zhàn),……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對敵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中國共產黨表達這一宣言促進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材料三中體現(xiàn)近代中國在廢約問題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據材料一、二、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據這些成果說明“廢約”運動取得了徹底勝利?為什么?

題型:問答題

結合材料三,說明中國革命的道路如何體現(xiàn)材料二中毛澤東的觀點?

題型:問答題

圖1和圖2反映了某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消長和成分構成變化的基本情況。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美國一位史學家說:“他們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qū)。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薄靶碌母锩呗浴笔侵福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