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實行議會共和制
B.權力過于分散
C.注重權力的制衡
D.實現(xiàn)了全國普選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強學會
B.保國會
C.中國同盟會
D.中國國民黨
A.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阻滯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C.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據(jù)的根源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維新變法運動
D.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C.給予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權利
D.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
有學者認為:“工業(yè)革命后,世界文明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一種先進文明以‘生存威脅’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國近代史上能夠反映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是()
①《新青年》②《資政新篇》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天朝田畝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最新試題
2012年3月11日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100周年紀念日,南京各界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紀念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這一里程碑。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局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學者馬勇的新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這樣論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現(xiàn)代化的起點”對于辛亥革命下列評價不正確的是()
20世紀初,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某班同學就東京成為重要陣地的原因進行探討時提出了以下意見,較為恰當?shù)氖牵ǎ?/p>
近代某全國性咨詢議政機構獲準成立后,上呈公文,請求將北京原用于科舉考試的貢院改為其辦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準予改撥“等語。該公文應出現(xiàn)于()
老舍名劇《茶館》中的小人物李三有這么一段牢騷滿腹的對話:“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我還是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這段文字表明當時()
與辛亥革命相比,五四運動主要新在()①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②工人階級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④得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毛澤東指出:“只有這種三民主義,才是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才稱之為中國今日之必須,才宣布愿為其徹底實現(xiàn)而奮斗。”“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突出特點是()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被稱為是美國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這一政權()
除革命黨、諮議局、普通民眾之外,清廷軍隊,甚至是袁世凱的北洋部隊,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舉動。1911年12月10日,清朝駐荷蘭國代辦章申在給內閣的電報中說,“和(荷)報稱……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國建立共和國)”。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