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規(guī)定:“大兩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薦舉征召為官)同(通)判職官,其諸處知州,亦不得保薦見任(現任)同(通)判。”
這一規(guī)定的目的在于()。
A.推動地方軍政權力分離
B.使同判絕對服從于中央
C.確保對地方的有效監(jiān)督
D.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約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察舉制有較大弊端
B.漢代對官吏行為進行立法約束
C.漢書記載有失公正
D.秦朝的連坐法在漢代得以延續(xù)
禹征三苗時,“乃會群后,誓于師”,啟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盤庚遷殷“命眾悉至于庭”,還經常出現“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
這些歷史現象表明當時()。
A.分封制在夏商時期開始推行
B.專制主義思想顯露苗頭
C.原始集體議事方式影響尚深
D.貴族議會制度不斷完善
A、咸陽
B、長安
C、洛陽
D、南京
A、齊國
B、晉國
C、楚國
D、秦國
A、案田而稅
B、初稅畝
C、初租禾
D、量入修賦
最新試題
西周宗法制度規(guī)定,天子、諸侯等的職位,只有()有資格繼承。
李鴻章對與列強簽訂的條約認識經歷了四個階段,即19世紀60年代以前的金帛議和,羈縻懷柔;19世紀70年伐的羈縻勿絕,恪守條約;19世紀80年代的援例訂約,追求平等;19世紀90年代及以后的放棄宗藩,謹守約章。這些變化說明李鴻章()
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阿布辛拜勒神廟建于()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guī)定:反對地主、資產階級的民主,主張工人、農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資產階級經濟的和政治的權力,以除去反動社會束縛勞動者和農民自由的一切障礙。據此可知,這些規(guī)定()。
柏拉圖曾描述:在雅典通過抽簽,任何一個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議事會占有一席,進入議事會沒有出身和財產的限制,對他們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來,來之能用。這表明當時雅典()
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
明成祖時,宮中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參議機構,用來彌補廢丞相后中樞決策留下的空缺,這個機構就是“內閣”,其性質是內廷秘書班子,這反映出“內閣”()。
簡述安史之亂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經過及其影響。
春秋時期最早實行賦稅改革的是()。
劉少奇在黨的“八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為了鞏固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tǒng)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建立我們國家的法制。”這主要是因為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