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A.153
B.258
C.466
D.525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6層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9,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集中在屋蓋和樓蓋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提示:使用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
A.2492
B.3271
C.4217
D.4555
某截面尺寸為300mm×700mm的剪力墻連梁,如下圖所示,hB0=660mm,凈跨ln=15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縱筋采用HRB335級鋼(,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級鋼(Φ)??拐鸬燃墳橐患?。
A.箍筋Φ8@100,腰筋Φ10@200
B.箍筋Φ10@100,腰筋Φ10@200
C.箍筋Φ10@100,腰筋Φ12@200
D.箍筋Φ12@100,腰筋Φ12@200
在該框架結構中,與截面為600mm×600mm的框架中柱相連的某截面為350mm×600mm的框架梁,縱筋采用HRB335級鋼()。試問,該梁端上部和下部縱向鋼筋按下列何項配置時,才能全部滿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提示:下列各選項縱筋配筋率均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6.3.2條第1、2款要求。
A.上部縱筋4上=2.38%),下部縱筋4下=1.26%)
B.上部縱筋9上=2.34%),下部縱筋4下=1.00%)
C.上部縱筋7上=2.31%),下部縱筋4下=1.26%)
D.上列答案均不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底層中柱A的豎向地震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Evk最接近于()kN。
《高規(guī)》7.2.9條規(guī)定了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墻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無地震作用組合時要求地震作用組合時要求兩個公式中差一個γRE好理解,為什么加減號還不一樣呢?
在設計時,一般都是對結構構件承載力除以一個大于1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而抗震驗算時卻除以一個小于1的系數(shù)(γRE≤1.0)進行增大,為什么?
當估算圍護結構風荷載時,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風面中點處單位面積風荷載比值,最接近于()。提示: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解題。
由屋頂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標準值MDgk30kN·m,則D點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由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層彈性層間位移,現(xiàn)已知第8層的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ξy=0.4(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為按構件實際配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的樓層受剪承載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的彈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該框架結構在第8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θp,8=()。
梁端截面根據(jù)實配鋼筋(計入受壓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確定的Mbua,要不要考慮γRE?
當?shù)踯嚍橹屑壒ぷ髦茣r,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2010版《抗規(guī)》第3.9.3條中所說的可用于箍筋的"HPB300級熱軋鋼筋"是怎樣的一種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