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閱讀《項脊軒志》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照要求答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呢?我給大家三個數(shù)字,“一、二、三”,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這三個數(shù)字各加上幾個字,就是這篇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生:一間書房,兩種情感,三位親人。師:哪兩種情感?哪三位親人?生:兩種情感:一悲一喜;三位親人:先妣、先大母、妻子。師:“妣”是誰?“大母”又是誰?生:“妣”是指已故的母親。師:那已故的父親又叫什么?生:考。有個成語叫“如喪考妣”。“大母”就是指祖母。師: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生:對死者的尊稱。師:寫作本文時,歸有光的妻子去世了沒有?生:去世了。師:那能否在妻前加上“先”字,稱之為“先妻”?生:不行?!跋取笔菍λ廊サ拈L輩的尊稱,妻子是平輩,應稱為“亡妻”。對上述教學實錄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
B.層層遞進,思維邏輯緊密
C.對于文言文中字詞的學習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
D.師生互動流于機械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教師節(jié)期間,有位學生給班主任(語文老師)送上了這樣的賀詞,以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贊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絕的歷史長河,引導我們追求無窮知識。如果你是該老師,你將如何處理?()

A.向該學生表示感謝,鼓勵他好好努力學習
B.向該學生表達謝意,同時讓其他同學也像這位同學一樣試著給其他老師送去祝福
C.向這位學生表示感謝,但指出這則賀詞的對象不對,讓他送給別的老師
D.向這位學生表示謝意,以此為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學習送賀詞的知識,鼓勵學生為每個學科的老師都制作一則賀詞

2.單項選擇題《長亭送別》選自《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下面是一位教師鑒賞這一內(nèi)容的課堂實錄。師:我們?nèi)绻眩鄱苏茫莞膶懗梢欢蚊鑼懶缘奈淖?,該如何來描寫呢?(學生5分鐘準備)生:暮秋時節(jié)的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jié)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jīng)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于地。生:好一幅天高氣爽的晴朗秋景圖:抬頭望,碧空萬里,白云飄動;低頭看,黃花盛開,遍地金色。天藍云白,遍地花黃,霜葉如火,色彩斑斕。師:這兩位同學的描寫截然相反,一個是樂景,一個是哀景,究竟哪一個合理呢?生:我認為哀景更合理,因為原文中有“西風緊”“雁陣”“凋零的黃花”等意象,這樣就能很好地傳達出女主人公在離別時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生:我認為樂景合理,因為原文中有“藍天白云”“黃花”“霜林”等意象,從色彩上就給人一種美的感覺。生:老師您也說過用樂景寫哀情,更能體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悲哀。師:其實剛才大家的爭論,正代表了學術(shù)界的兩種不同的觀點,不管是哪一種觀點,此時崔鶯鶯內(nèi)心的離愁別恨是不言而喻的。師:誰來有感情地朗讀這支曲子?(一學生朗讀)師:這位同學朗讀得怎么樣?生:我覺得“緊”“染”應該突出。生:應該讀出愁苦之情。師:好,我們一齊朗讀這支曲子。(學生齊讀[端正好])以下對此課堂實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由改寫到誦讀,不是簡單地轉(zhuǎn)承,而是欣賞語言藝術(shù)的深化和延伸
B.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C.課堂上不應該出現(xiàn)爭論,不利于課堂的正常進行
D.既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學生對曲子的領(lǐng)悟能力

最新試題

某選修教材設置了“語言的藝術(shù)”選讀專題,這一專題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選修系列中所屬的系列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習完《勸學》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文中“而”字的用法,其中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教師設計“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課程,以下不適合選入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習《琵琶行》時,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經(jīng)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樂聲中說:“在自居易時代,‘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請大家隨著這琵琶聲走進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比缓?,教師播放范讀錄音。對該教學導入的評價不恰當?shù)氖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yōu)點,已經(jīng)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nèi)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guān)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zhì)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對上述觀點分析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以下是某位高中語文教師有關(guān)《蘇武傳》一課的教學反思(節(jié)選),閱讀并回答問題?!短K武傳》是一篇傳記體裁的名篇,其主題就是通過閱讀,讓讀者感受蘇武高貴的靈魂。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是以“高貴”作為進入人物靈魂的切入點.教學的研究課題也是“與高貴對話”。首先,以“高貴”導入新課,讓學生討論什么是“高貴”。通過討論,學生懂得了高貴其實與個人的年齡、性剮、職位、民族等沒有關(guān)系,關(guān)鍵在于心靈的強大與自身的信念。其次,感受“高貴”。讓學生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現(xiàn)“高貴”的事件。第三,解讀“高貴”。讓學生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解讀“高貴”的。第四,拓展“高貴”。讓學生搜集和整理有關(guān)“高貴”的名言名錄。對上述教學反思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教師在講授完《莊暴見孟子》中“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中“乎”字的用法后,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又為其舉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習完《竇娥冤》后,學生對文中竇娥的三樁誓愿進行總結(jié),以下總結(jié)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以下有關(guān)《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目標規(guī)定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教師選擇羅森塔爾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開設選修課程,這一課程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選修系列中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