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請先看以下兩個有關談話法在教學中運用的案例:案例一:兩位老師在講《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一課時,針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都設計了問題。甲教師的問題是: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乙教師的問題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為什么資產(chǎn)階級革命卻首先在英國爆發(fā)呢?案例二:某老師上《鴉片戰(zhàn)爭》時的一個片段:師:“同學們在上學期已學習過中國古代史,請思考一下,中國近代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又到什么時候為止?”生1:1840年開始。師:對。那什么時候結束呢?生2:1927年。師:不對。應是1949年。(緊接著老師進入新課內(nèi)容的學習)請回答:

(1)對甲乙兩位老師為進行談話法所設計的問題進行評價。
(2)結合案例二,談談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好談話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 (1)甲乙兩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運用了談話法,但是兩位教師的運用角度和效果不同。甲教師的問題不明確,問題過于片面和寬泛,...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下面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一課的教學片段。請閱讀案例后回答問題。(幻燈展示《甘棠遺澤》畫--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條濃蔭蔽日的楊柳路,并配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師:同學們,看著這一叢叢戈壁灘中頑強生長著的左公柳和人們?yōu)楦桧炞笞谔穆暑I湖南戰(zhàn)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yè)績而作的這首詩,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示該詩于畫面下方,兩詩對比,突出左宗棠業(yè)績)同學甲(舉手要求發(fā)言):老師,兩首詩中的楊柳不是同一個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楊柳樹,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同學乙也站起來說:我好像在哪兒看到過,“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后人把《涼州詞》傳錯了,原句可能是“黃河遠上白沙間”。(老師一怔,邊表揚他們的勇氣和知識積累,邊飛快地思考應對辦法……)問題:

(1)該教師借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增強感染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應注意哪些問題?
(2)如果你是那位老師,面對兩位同學的疑問,你該如何處理?(簡要提出解決方法并陳述理由)

答案: (1)運用多媒體課件要注意遵循五條原則:教學性原則、控制性原則、簡約性原則、藝術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①教學性原則是指課件...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在“1929-1933年經(jīng)濟大危機”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某教師設計了如下的導入語:“2008年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盤點2008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這一年8月,中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9月份“神州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古老文明、開放胸懷和科技水平。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面對1月的南方特大冰凍災害,5月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9月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11月的杭州地鐵工地塌陷事件,果斷行動、群策群力,經(jīng)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這一年的世界也不太平,巴以沖突升級,索馬里海盜猖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風暴……通過盤點,我們發(fā)現(xiàn)2008年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回首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不缺少災難,相反,在對災難的反思中人類不斷地認識自然、認識自我、超越自我!這使我想起了中央民族大學敬文東教授的一句話:“我們從不缺少災難,也從不缺少痛苦,缺少的只是對災難和痛苦的深入審視、思考與咀嚼?!苯裉?,我們就從對敬教授這句話的思考中來探討本堂課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人類如何應對世界性災難?--以對1929-1933年經(jīng)濟危機解讀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該教師設計的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第一,出示三幅圖片,再現(xiàn)當時紐約股市崩潰情形下人們的焦慮;第二,出示一則文字材料,師生分析出現(xiàn)經(jīng)濟危機的原因;第三,結合一個表格,分析經(jīng)濟危機的特點;第四,出示大量材料(十幅圖片和一則文字材料),展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人們貧困失業(yè)、無家可歸、游行沖突和法西斯勢力崛起等現(xiàn)象,為介紹羅斯福新政做鋪墊。經(jīng)過仔細斟酌,又調(diào)整如下:第一,出示大量有關1929-1933年經(jīng)濟大危機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體驗當時的歷史氛圍。第二,結合所出示的材料,讓學生歸納經(jīng)濟大危機的特點。第三,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提出問題:為什么突然爆發(fā)這場史無前例的經(jīng)濟大危機,是偶然的嗎?出示材料師生共同研討。第四,應該怎樣解決經(jīng)濟大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胡佛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進而講述胡佛的堅守傳統(tǒng),并為羅斯福的大膽創(chuàng)新--“新政”做鋪墊。問題:

(1)上述課堂導入有何特征?這種導入有何作用?
(2)該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diào)整與所選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 (1)這個課堂導入是經(jīng)驗導入。其特征是:①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作為切人點。②通過生動的講解、提問,使學生回憶起...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