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民眾共同的想法是“已經從讀過的許多書中知道許多事情,同樣也從各種不同的人中了解了許多事情……我準備……去經歷和親眼看看那些事物,以便我可能因此使得自己得到一些滿足,以便我可能為后代贏得一些名聲。”--《麥哲倫航行記》的作者畢加費塔語
材料二地理大發(fā)現對羅馬天主教會的影響是雙重的……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人們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這些和波蘭科學家哥白尼(1473-1543年)的“日心說”遙相呼應,動搖了基督教會的有關信條。如果馬丁·路德等人還在大力提倡讀圣經原著以反對教皇專制,那么地理大發(fā)現讓《圣經》自身也頗有捉襟見肘之虞。
材料三它讓各地出現了許多前所未知的動植物新品種,改變了大陸的生態(tài)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尤其是歐洲人)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有些物種在歐亞大陸的傳播,甚至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條件。印第安文明對人類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農作物的培育。他們培育出來的玉米、西紅柿、甘薯、南瓜、菜豆、馬鈴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來經歐洲殖民者傳播到世界各地,對豐富人類的物質生活做出了重大貢獻……人們往往過分強調了新舊大陸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視甚至無視了舊大陸之間文明交流的加強。其實舊大陸之間不同文明的碰撞與交流也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歐洲和中國思想文化的交流……在與世界各種文明的碰撞與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現代文明茁壯成長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以上材料均摘自計翔翔《地理大發(fā)現探幽》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人們產生這種認識的社會背景。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些”的具體含義指什么?“地理大發(fā)現讓《圣經》自身也頗有捉襟見肘之虞”,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從文明史觀、整體史觀角度指出地理大發(fā)現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明之間的交流呈現出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