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學說的道德準則和文學、思想方面的遺產(chǎn),主要由孔子的經(jīng)過后代人修改和潤色的教誨組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材料二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去……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為臣綱。--《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朱子語類》(1)據(jù)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對君臣關(guān)系的主張。(2)材料三的作者是誰?《春秋繁露》《朱子語類》分別是怎樣“修改和潤色”儒家學說中君臣關(guān)系的?(3)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先秦、西漢、南宋以后儒學地位發(fā)生的主要變化。綜合上述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其變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學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答案:
(1)主張:孔子主張等級、名分、秩序;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應(yīng)該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春秋繁露》利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