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肯定了五四運動所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B.全面揭示了五四運動發(fā)生的歷史原因
C.準確分析了抗日戰(zhàn)爭后中國的政局形勢
D.體現(xiàn)了國民黨實現(xiàn)國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李鴻章
B.曾國藩
C.張之洞
D.袁世凱
A.洞察中國人的劣根性
B.不了解中國情況
C.認識到了中國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起義缺乏科學理論武器的指導
D.準確認識了中國革命的特點,深知農民階級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A.戊戌變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
A.徹底排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B.贊賞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擺脫皇權思想的影響
D.在全中國范圍內推行愚民政策
A.表明英國政府在中國獲得進駐公使的特權
B.使得中國在外交上享有與英國平等的權利
C.客觀上有利于推動中國外交禮儀的近代化
D.反映了《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有人說,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近代化應該從18世紀中期以后開始,主要理由是()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在給袁世凱的電報中說道:“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之渴望。”這里的“渴望”是指()。
英法放棄“中立”,勾結清政府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1)材料一中的“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和“二萬萬五千萬人”分別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孫中山關于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關系的觀點。 (3)根據材料一,指出孫中山為什么在演講中強調民族主義? (4)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材料二中的觀點的認識。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領域不包括()
1956年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圍基本建立,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
“漫天墜,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這種文學形式興盛于()
二戰(zhàn)后初期,美國控制西歐市場主要運用()
“(本朝)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a誡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謂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這主要說明清代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