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
①這是一件青銅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又富有變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國寶最高展臺。
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兩個年輕人的身影。他們一個建立了一座至今依舊繁榮的都城,一個鑄造了一件記載榮光跨越十幾個朝代不朽的青銅器。他們的父輩曾經(jīng)浴血并肩奮戰(zhàn),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這兩個青年一個是周武王之子,剛剛繼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誦,另一個是同宗的貴族何。雖然王朝新的領(lǐng)袖姬誦才十幾歲,但已經(jīng)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學先驅(qū))輔佐下開始勵精圖治,并依照父王姬發(fā)臨終的遺愿,為保江山永固,在距離當時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陽建立了新的都城,這些事跡使得同是年輕人的何熱血沸騰,父親的業(yè)績得到一國之君的認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為此,他也要做一件熱血的事情。在得到批準后,何鑄造了一件青銅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圍里最大限度地記載了父輩們和新王的功績,以及新王對自己的告誡。
④考古學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銘文里發(fā)現(xiàn)“宅茲中國”四個字的時候,無異于在方寸之間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謎底。這是關(guān)于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宅茲”是居住在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會樹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來;家園需要有護城河阻擋外來入侵,并在軍隊的護衛(wèi)下才能得以安寧,因此金文的“國”字有兵戈守護。尊里的中國所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現(xiàn)在的洛陽一帶。
⑤這些寫給祖先的字跡,更像是寫給數(shù)千年后十三億中國人的信。
⑥三千年歷史演進、朝代更替,“中國”一詞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義,繼而又被賦予了王朝統(tǒng)治正統(tǒng)性的意義。直到清末,中國一詞被用作國名出現(xiàn)在官方正式文書當中。
⑦三千年過去,那對年輕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黃土掩蓋,但洛陽城繁華依舊。同樣被黃土掩埋的青銅尊于1963年在陜西的一處土崖中被發(fā)現(xiàn),后被命名為何尊。雖沒有了最初奪目的光澤,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銘文卻沒有辜負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個千年,將祖先的豐功偉績展現(xiàn)在后人眼前。
⑧中國,三千年前被鐫刻于方寸之間,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國。
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