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項目,全長45.5km,設計車速為120km/h。路面面層采用C30鋼纖維水泥混凝土。該項目施工單位對面層的施工過程如下:第一步,該施工單位按要求進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采用實驗室確定的"實驗室配合比"直接配料;第二步,施工單位按要求架設模板;第三步,配備一座間歇式攪拌樓,由于該攪拌樓剛從附近工地搬遷過來,且未超過標定有效期,該施工單位在確認試拌合格后,認為沒有必要重新進行標定;第四步,對攪拌混凝土進行現(xiàn)場取樣,做水泥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第五步,采用必要的運輸工具將新拌混凝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合格地運到攤鋪現(xiàn)場;第六步,采用小型機具鋪筑法進行攤鋪和振搗施工;第七步,整平飾面:振動、提漿、整平后用圓盤式抹面機往返2~3遍進行壓實整平飾面;第八步,按要求進行各類接縫的設置與施工;第九步,按要求進行混凝土的養(yǎng)護;第十步,養(yǎng)護期滿后,采用軟拉毛機械進行抗滑溝槽施工;第十一步,清除混凝土板縫中夾雜的砂石、泥漿、塵土及其他污染物后進行灌縫施工及灌縫養(yǎng)護。

(1)施工單位進行配料采用的配合比正確嗎?說明理由。
(2)你認為該攪拌樓是否應該重新標定?
(3)除水泥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以外,還應該進行什么試驗?

答案: (1)不正確,因為施工配料應該采用"施工配合比"。
(2)攪拌樓搬遷后,在投入使用前都應該重新進行標定。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某段土方填筑路基施工完成之后進行了檢測,在用貝克曼梁法進行彎沉測試時步驟如下:(1)在測試路段布置測點,測點在路中線上,并畫上標記。(2)將試驗車后輪對準測點前約3~5cm處位置上。(3)將彎沉儀插入汽車后輪之間的縫隙處與汽車方向一致,彎沉儀測頭置于測點上(輪隙中心后方3~5cm)并安裝百分表于彎沉儀的測定桿上,百分表調(diào)零,用手指輕輕叩打彎沉儀,檢查百分表是否穩(wěn)定回零。(4)測定者吹哨發(fā)令指揮汽車緩緩前進,百分表隨路面變形的增加而持續(xù)向前轉(zhuǎn)動。當指針轉(zhuǎn)動到最大值時,迅速讀取初讀數(shù),汽車仍在前進,表針反向回轉(zhuǎn),待汽車駛出彎沉影響半徑(3.0m以上)之后,吹口哨或揮動紅旗指揮停車。待表針回轉(zhuǎn)穩(wěn)定后讀取最終讀數(shù),汽車行進速度宜為5km/h左右。(5)測得的數(shù)字整理計算,求得代表彎沉值。

(1)彎沉測試除貝克曼梁法外還有哪些方法?
(2)改正上述貝克曼梁法測試步驟中的錯誤之處。

答案: (1)彎沉測試除貝克曼梁法外還有自動彎沉儀法和落錘彎沉儀法。
(2)第一步在測試路段布置測點,測點應在輪跡帶上...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