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波茲曼的詛咒美國文化傳播學(xué)家波茲曼的《把我們自己娛樂死》是一部聲討電視文化的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時時聽見一聲聲急切有力的喝問: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自己娛樂死?無人能否認電視帶來的便利,問題在于,這種便利在總體上是推進了文化,還是損害了文化。波茲曼認為媒介的變化意味著并且導(dǎo)致了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來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tǒng)。相反,電視則以現(xiàn)時為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dāng)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在波茲曼看來,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類精神傳統(tǒng)之中進行思考。書籍能夠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個目標(biāo),電視卻會使我們背離這個目標(biāo)。那么,電視究竟把我們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娛樂。一種迷戀當(dāng)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們只能恰如其分地稱之為娛樂。并不是說娛樂和文化一定勢不兩立,問題也不在于電視展示了娛樂性內(nèi)容,而在于電視上的一切內(nèi)容都必須以娛樂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波茲曼的結(jié)論是,在電視的強勢影響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轉(zhuǎn)變成娛樂的程度而被人們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轉(zhuǎn)變成了娛樂。"除了娛樂業(yè)沒有其他行業(yè)"--到了這個地步,本來意義上的文化就蕩然無存了。波茲曼是把美國作為典型來對電視文化進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譬如說,在我們這里,通過電視劇學(xué)習(xí)歷史,而歷史僅僅作為戲說、也就是作為娛樂而存在,消滅歷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這更加徹底的了。又譬如說,在我們這里,電視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樣,報紙和雜志紛紛向電視看齊,蛻變成了"電視型印刷媒介"。且不說那些純粹娛樂性的時尚雜志,只要翻開幾乎任何一種報紙,你都會看到一個所謂文化版面,所報道的全是娛樂圈的新聞和大小明星的逸聞。這無可辯駁地表明,文化即娛樂日漸成為新的約定俗成,只有娛樂才是文化即將成為不爭的事實。赫胥黎曾預(yù)言:一旦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為滑稽戲,文化就滅亡了。波茲曼認為,赫胥黎的預(yù)言應(yīng)驗了。這個結(jié)論也許太過悲嘆,我相信,只要人類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決不會滅亡。不過,我無法否認,對于文化來說,一個娛樂至上的環(huán)境是最壞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任何嚴肅的精神活動都不被嚴肅地看待,人們不能容忍不是娛樂的文化,非把嚴肅化為娛樂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戲侮嚴肅當(dāng)作一種娛樂。面對這樣的行徑,我的感覺是,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因為小三輪車數(shù)量有限,中班幼兒常為“誰騎車”而爭論不休。一天,小雯跑到李老師面前說:“小莉不讓我騎三輪車?!睂Υ死罾蠋熐‘?dāng)?shù)淖龇ㄊ牵ǎ?/p>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主要特點是分回標(biāo)目,故事連接,段落整齊。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章回體小說的是()。
班級里有的幼兒活潑,有的幼兒內(nèi)向,有的幼兒喜歡畫畫,有的幼兒喜歡唱歌,有的幼兒家來自農(nóng)村,有的幼兒來自城市,這給劉老師的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zhàn)。這表明劉老師的勞動具有()。
高先生把自己收藏的書畫捐給某幼兒園。園長在整理書畫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張山水畫意境很美,仔細觀賞后拿回家掛在書房里。關(guān)于園長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下列選項中,與“水杯”和“瓷器”的邏輯關(guān)系相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