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二十世紀,分子生物學中的“中心法則”的結果的證明;遺傳密碼的破譯,基因的奧秘被揭開了,同類物質循環(huán)繁衍的過程就是()
A.DNA的自催化過程;
B.DNA的異催化過程;
C.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D.互補氫鍵的形成過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869年,米切爾發(fā)現(xiàn)核酸(核素,nuclein)。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科賽爾證明了存在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而真正發(fā)現(xiàn)這兩種核酸的是美國的生物化學家()
A.米切爾;
B.科賽爾;
C.萊文;
D.查伽夫。
2.單項選擇題整個生物學領域由于遺傳學而變成了一門統(tǒng)一的學科,而第一次以“遺傳學”一次來稱呼研究生物遺傳問題這一新學科的生物學家是()
A.貝特森;
B.孟德爾;
C.馮·切爾馬克;
D.達爾文。
3.單項選擇題1856年,孟德爾開始了他的著名的豌豆雜交試驗,通過考察豌豆的七種性狀后,發(fā)現(xiàn)其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遺傳之比為()
A.2:1;
B.3:1;
C.4:1;
D.5:1。
4.單項選擇題1967年,在普林斯頓有位數學家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數學統(tǒng)一化的重要猜想,表明在數論、自守形式和群表示論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這個數學家是()
A.黎曼;
B.克萊因;
C.希爾伯特;
D.朗蘭茲。
5.單項選擇題十七世紀,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在讀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算術》中的一個問題時,在旁邊寫下一段批注。由此引出了一個著名的定理。這位數學家是()
A.歐拉;
B.費馬;
C.熱爾曼;
D.勒讓德。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對中國知識分子而言,科學作為價值體系的意義超過它的實用功能,是從()時期開始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大學中,傳承著由羅馬流傳下來的“自由七藝”的學院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化學是一門更多地依賴實驗事實歸納的學科,很難深入現(xiàn)象背后具體的因果律。
題型:判斷題
針對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愛因斯坦之前,科學家做出的努力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18世紀天文學中,上帝的存在沒有任何必要,是因為()。
題型:多項選擇題
深入探索物種變化問題,具有太大的革命性,是因為()。
題型:多項選擇題
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的區(qū)別在于,狹義相對論只涉及慣性系并且不涉及引力,而廣義相對論考慮了引力。
題型:判斷題
促進科學革命的背景前提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19世紀20-30年代的留學生歸國,促進了國內大學教育的發(fā)展,為我國現(xiàn)代科學的奠基做出了貢獻。
題型:判斷題
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創(chuàng)立了多旋回構造理論,為我國的地質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題型: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