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律失常指心臟沖動的起源部位、頻率與節(jié)律以及沖動傳導等異常。 B.期前收縮,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心室撲動、心室顫動均屬于被動性異位心律 C.評估患者血壓、心律、心率、神志等,評估心律失常發(fā)生的時間、頻率和類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效果。 D.治療方面消除病因和誘發(fā)因素,使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藥物,提高心肌自律性和傳導性的藥物,興奮迷走神經(jīng),電學方法治療:電復律,人工心臟起搏,導管射頻消蝕治療。
A.迅速判斷患者意識,呼叫患者姓名,輕拍患者肩部,判斷意識是否喪失。 B.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觸及患者氣道正中旁開兩到三指,至胸鎖乳突肌后緣凹陷處,無頸動脈搏動,立即行胸外按壓。 C.按壓部位,兩乳頭連線中電火胸骨中下1/3處,按壓需雙肘關節(jié)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 D.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為30:2,如果人工氣道建立后呼吸頻率為10~12次/分。
A.門診患者,如果年齡≥65歲就屬于高風險患者。 B.住院患者,MORSE評分<25分為低風險,25~45分為中風險,>45分為高風險。 C.患者入院后8小時內需要首次評估在入院護理評估單中。 D.患者發(fā)生跌倒或墜床,需要立即報告醫(yī)生,然后把患者妥善安置好。安慰患者及家屬,取得配合,測量生命體征,評估損傷程度,進行必要的檢查,最后記錄并上報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