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我國《小學德育大綱》頒布于()
A.1983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德育的社會中心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托馬斯·阿奎那
B.盧梭
C.涂爾干
D.布魯納
2.單項選擇題德育的個人中心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托馬斯·阿奎那
B.盧梭
C.涂爾干
D.布魯納
3.單項選擇題德育的神學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托馬斯·阿奎那
B.盧梭
C.涂爾干
D.布魯納
4.單項選擇題認為德育目的只能根據(jù)社會的需要來制定,培養(yǎng)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這是德育的()
A.神學目的論
B.個人中心目的論
C.社會中心目的論
D.教師中心目的論
5.單項選擇題強調(diào)個人價值的權威性和獨特性,認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個體的價值,使他們真正成為道德的主體,實現(xiàn)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這是德育的()
A.神學目的論
B.個人中心目的論
C.社會中心目的論
D.教師中心目的論
最新試題
活動課程的德育價值十分凸顯,所以只要把活動課程視為“德育的主導課程”,其他課程形式可以不考慮。
題型:判斷題
努力保持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既是家庭幸福的一種標志,也是保證家庭德育得以落實的基本條件和保障。
題型:判斷題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可以將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通過推行公民教育來促進德育的實施,并以此代替德育。
題型:判斷題
簡述小學各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基本要求。
題型:問答題
相對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自我取向性、現(xiàn)實性、功利性、從眾性等特征比較明顯。
題型:判斷題
人際交往中,反饋主要在于表揚和批評、贊賞和懲戒,并不在于行為指導。
題型:判斷題
在學校教育中,如何通過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fā)展?
題型:問答題
在道德(或價值)教學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題型:問答題
師生關系是極為重要的德育隱性課程要素。
題型:判斷題
在不良品行中,過失型的問題行為主要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偶然性和隱匿性。
題型: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