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在《古地理學》中,提出更新世早期中國氣候已經(jīng)明顯分成三個動態(tài)大區(qū):東部季風區(qū)、內陸干旱區(qū)和青藏高原區(qū)。
A.李四光
B.周延儒
C.竺可楨
D.胡煥庸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明清小冰期,又稱(),由于地方志的興起,對災害氣象的關注和記載比以往世代更多。
A.災害期
B.方志期
C.其余均正確
D.小冰期
2.單項選擇題公元前1100年左右為近5000年來第一個(),持續(xù)時間達200年。
A.干濕交替期
B.寒冷期
C.溫暖期
D.其余選項均錯
3.單項選擇題()開始,整個東亞地區(qū)都進入到低溫氣候,氣溫比現(xiàn)在低1.8℃。
A.18世紀
B.8世紀
C.12世紀
D.5世紀
4.單項選擇題()是中國傳統(tǒng)沿革地理學集大成者,著有《歷代輿地圖》。
A.楊守敬
B.顧祖禹
C.魏源
D.朱祖熹
5.單項選擇題“疆域”這個詞匯從屬于政治,但在疆域形成中,往往深受()因素影響,中國古代疆域伸縮就與()直接相關。
A.地理;6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環(huán)境;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地理;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D.地理;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最新試題
長江流域中游的(),在統(tǒng)一河床形成以后,造成遠古以來就有的云夢大澤瓦解以后,形成了廣闊的兩湖平原糧食基地。
題型:單項選擇題
唐代前期,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以長安為中心的()和以洛陽為中心的都畿道。
題型:單項選擇題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時期,太行山麓就進入到耒耜農(nóng)業(yè),到戰(zhàn)國時代河南中部已經(jīng)“無長木”。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徐壽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沖所稱的象,還是孫權從()捕獲而送來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
明朝中后期,外來作物不斷被引進中國,下列組合中屬于此時引進作物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洞庭湖從新石器時期的平原變?yōu)槊鞔胺桨司虐倮铩钡拇蠛ǎ﹦t從全新世的沼澤變成今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題型:單項選擇題
漢朝初年,西漢政府與匈奴的農(nóng)牧分界線延續(xù)了戰(zhàn)國時期的劃分,大致以()為界。
題型:單項選擇題
戰(zhàn)國中期以前,三條穩(wěn)定的大型河道,分別見于《禹貢》、()和《漢書》記載,或同時存在,或迭為主次。
題型:單項選擇題
根據(jù)滿志敏和朱士光以及王錚等人的研究,()以后是氣候轉折的過渡期,寒冷干燥天氣持續(xù)到五代時期。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洋紙”的傳入和傾銷,傳統(tǒng)的中國造紙業(yè)急劇衰落,造紙業(yè)地理格局發(fā)生大變,()成為中國造紙業(yè)一大中心。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