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2歲,皮膚反復出現(xiàn)紫癜,月經增多2年。查體:鞏膜黃染,Hb70g/L,WBC5.6×10/L,PLT20×10/L,網織紅細胞0.15,血塊收縮不良。Coombs試驗(+)。B超示脾輕度增大,骨髓像:紅系占45%,且巨核細胞增多,以顆粒巨核細胞為主,產板巨核細胞少見。
本病首選治療藥物是()
A.糖皮質激素
B.輸新鮮血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劑
E.雄激素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女性,22歲,皮膚反復出現(xiàn)紫癜,月經增多2年。查體:鞏膜黃染,Hb70g/L,WBC5.6×10/L,PLT20×10/L,網織紅細胞0.15,血塊收縮不良。Coombs試驗(+)。B超示脾輕度增大,骨髓像:紅系占45%,且巨核細胞增多,以顆粒巨核細胞為主,產板巨核細胞少見。
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白血病
B.脾功能亢進
C.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D.Evans綜合征
E.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男性,14歲,反復嘔血、黑便,皮膚淤斑1周,肝、脾不大,血紅蛋白56g/L,WBC8.0×10/L,PLT12×10/L。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幼巨核細胞比例增多。
對上述病人的緊急處理,哪一項是不恰當?shù)?)
A.血小板輸注
B.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
C.血漿置換
D.大劑量甲潑尼龍
E.靜脈注射長春新堿
男性,14歲,反復嘔血、黑便,皮膚淤斑1周,肝、脾不大,血紅蛋白56g/L,WBC8.0×10/L,PLT12×10/L。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幼巨核細胞比例增多。
如患者發(fā)生頭痛、嘔吐,繼而意識模糊,首先應考慮()
A.貧血導致腦組織缺氧
B.顱內出血的可能
C.低血容量休克
D.腦膜炎
E.癲癇
男性,14歲,反復嘔血、黑便,皮膚淤斑1周,肝、脾不大,血紅蛋白56g/L,WBC8.0×10/L,PLT12×10/L。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數(shù)增多,幼巨核細胞比例增多。
最可能的診斷是()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急性白血病
C.血友病A
D.過敏性紫癜
E.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伴失血性貧血
男性5歲,活動后右膝關節(jié)腫痛2天。查體:右膝關節(jié)腫大,壓痛明顯,伸縮功能受限,肝、脾未觸及,化驗血小板12O×10/L,BT32秒,CT(試管法)18分鐘。
下列處理正確的是()
A.肌注抗生素加輸血
B.肌注止血藥
C.靜脈滴注纖維蛋白原
D.關節(jié)腔穿刺、沖洗
E.立即局部壓迫,輸新鮮冷凍血漿
最新試題
如果APTT延長,而患者血漿加正常血清不能糾正,鋇吸附正常血漿加患者血漿能糾正,則診斷最可能是()
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凝血時間延長,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出血時間延長,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血塊收縮良好()
經正規(guī)的糖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后,查血小板20×10/L,進一步治療應選擇()
如果將治療前該患者血小板輸給正常人,受者血小板將會()
上述患者切脾后血小板計數(shù)仍低于20×10/L。下述難治性ITP治療的論述,通常選用的是()
如果患者出現(xiàn)關節(jié)腔出血,則體內Ⅷ因子水平應至少補充至()
除補充凝血因子外,下列治療藥物可選用()
因子Ⅶ缺乏()血友病()血小板功能不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炎后肝硬化晚期()
應進一步選擇的治療方法是()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再生障礙性貧血()DIC()血管性血友病()脾功能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