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自從網絡步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也在悄然變化,一個由看不見的線路連接而成的"虛擬"社會--網絡社會正在變?yōu)楝F實。
在社會中生活,我們的行為靠道德和法律來調節(jié)。從孩童時代起,我們就受到尊老愛幼、忠于職守的道德教育,這些意識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加強,正是它們遏制了我們的某些不良行為。但是網絡社會就不同了,目前網絡道德失范的現象非常嚴重,網絡黑客、網上拍賣欺詐、網絡虛假新聞、網上販黃等等大肆泛濫。
網絡道德失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網絡的"個人性"。在真實的社會,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眾人的"監(jiān)視"之下,我們要顧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自覺和不自覺的約束和控制,這就是道德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然而我們在網上的時候,別人是無法真正看到我的,人與人之間雖然通過網絡聯系得很近,但是這種距離是始終存在而無法突破的。個人就象處在一個保護傘中,別人只能靠我提供的信息來認識我,理解我,而基本上無從約束我的行為。這種極個人化的境況,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貪婪、欺騙的本性。因為在現實社會中,"慎獨"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而能夠做到這點的畢竟是少數。
網絡道德失范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網絡的"虛擬性"。當人們卸去了現實生活中的粉飾,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虛擬的世界中去體驗另樣的網絡生活的時候,我們是以一種匿名的方式出現在網絡社會上的,我們的姓名、年齡、職業(yè)、長相甚至性別都可以自己選擇而別人根本無法識別,于是我們容易淡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的行為在一種他人約束的真空狀態(tài),不道德的行為就容易出現。"不要跟我講道德,要講道德你就不會上網了。"持有這種思想的網民恐怕不在少數。網絡的虛擬性,給予我們充分想象的空間的同時,也給欲望、包括不可告人的欲望的膨脹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一切在現實社會中視為離經叛道、另類甚至卑鄙齷齪的事都可以在網上為所欲為,大放厥詞。
網絡道德失范還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成長。相當一部分生活在網絡中的青少年存在雙重人格的傾向。青少年學生較難完全協調好網上與網下的關系,他們對自己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的道德要求不一樣,實行的是雙重道德標準。
網絡道德失范不能完全把責任推向網絡尚未成熟這一原因。事實上,網絡社會的問題也折射出真實社會的問題,如何在兩個社會之間形成道德規(guī)范的溝通和聯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網絡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任重而道遠。網絡道德失范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答案:
網絡道德失范特別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成長。青少年處于成長期,對于是非的判斷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十分薄弱,相當一部分生活在網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