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材料1
中西交往源遠流長。海納百川,廣交朋友,兼收并蓄,這正是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源泉。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現(xiàn)出強勁的交流勢頭,日益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2
我國著名人文學家費孝通曾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的過程中,如何發(fā)展文化建設?

答案: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文化建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在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實際是發(fā)展先進文化,而發(fā)展先進文化就是...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是今天計算機的基礎。看一看又大又笨又慢的第一臺計算機ENIAC,任何人都會同意:如果沒有半導體和集成電路,今天按摩爾法則飛速發(fā)展的電腦是絕對不能想象的。但是在半導體理論剛出現(xiàn)時,一位權威的量子物理學家,著名的“不相容原理”的提出者泡利對這個介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導電、一定條件下又不導電的半導體斷然說:“那是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任何研究價值。”
然而權威的錯誤預測顯然沒被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科學工作者信奉。20世紀3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凱利、布拉頓和肖克利開始對半導體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二次大戰(zhàn)中斷了這一工作,1945年他們恢復了研究,另一位科學家巴丁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他們終于在1947年成功制出了鍺晶體管。1956年,巴丁、布拉頓和肖克利榮獲諾貝爾獎,開創(chuàng)了電子學革命的新時代。20世紀50年代末,人們向集成電路進軍:1958年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基爾比和仙童公司的諾伊斯分別研制出各自的集成電路芯片。40年來集成電路從1958年的一塊芯片集成5個元件,到現(xiàn)在每一個芯片能集成7.2億多個晶體管。
1965年摩爾提出被稱為摩爾定律的兩條規(guī)律:1.器件尺寸縮小K倍,性能提高2K倍;2.每18個月芯片上集成的器件數(shù)目增加一倍。集成電路正是這樣變成電腦科技飛快前進的火車頭。如果當初人們不幸地盲目迷信權威論斷,電腦發(fā)展的歷史將要改寫,說不定我們還在體積龐大、耗電驚人的電子管計算機的黑暗王國里探索呢!
結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回答下列問題:

從半導體的發(fā)現(xiàn)到鍺晶體管、再到集成電路的發(fā)展過程闡述認識的無限性。

答案: 認識發(fā)展的無限性是指對于事物的發(fā)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fā)展的,它表現(xiàn)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