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詩經(jīng)·氓》)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詩經(jīng)·采薇》)
C.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D.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孔雀東南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本詩反映了東漢末年動亂的社會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對割據(jù)勢力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B.詩中也暗含著作者要削平戰(zhàn)亂,進而奪取漢朝政權的野心
C.《蒿里行》是樂府舊題,作者依舊辭寫新辭,語言樸實,是一種寫實風格
D.從結構上看,本詩可以分為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寫原因,下節(jié)寫結果;上節(jié)寫“勢”多為敘述,下節(jié)寫“實”多為描述
A.“關東義士”指討伐董卓的諸州首領,“群兇”指董卓等
B.“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是借歷史典故對“關東義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像武王伐紂、劉項滅秦一樣滅掉董卓
C.“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是說諸軍貌合神離,各自觀望不前
D.“淮南”句指淮南袁紹扯旗稱帝,而北方的袁術也刻璽,欲行廢帝自立之事
A.“蒿里行”為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時人們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寫時事。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盟津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關東諸將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諸侯一樣同心協(xié)力,除奸誅惡
C.詩人稱諸將為“義士”,帶兵討伐“群兇”,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抒發(fā)了作者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
D.“勢利”到“刻璽”句寫關東諸將各為勢利而爭、發(fā)展到自相殘殺,最后點明他們稱帝的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則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體例較《史記》更為整齊統(tǒng)一
B.由于是官修的緣故,《史記》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比《漢書》更加濃厚
C.《史記》的愛憎情感等主觀色彩相當明顯,而《漢書》常常變成不動聲色的客觀敘述
D.《史記》的語言感情濃烈、氣勢奔放、簡練暢達,是文學家的語言;《漢書》簡潔整飭、典雅規(guī)范、準確嚴密,是史家語言的典范
A.《悲憤詩》二首
B.《胡笳十八拍》
C.《白頭吟》
D.《怨歌行》
最新試題
元雜劇的發(fā)展可謂盛況空前,下列作家和其代表作品不一致的是()
《煮酒論英雄》中塑造了曹操()形象。
《定風波》中作者在雨中漫步,可見出他()的心態(tài)。
下列關于元代散曲作家和其代表作品不一致的一項是()
清代詩歌較明代稍有復興之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李玉創(chuàng)作的()對北曲聲律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被時人奉為作曲指南。
洪昇《長生殿》是清代傳奇的代表作之一,下列關于《長生殿》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清康熙年間,()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清初比較著名的聲腔劇種主要有昆腔、高腔、弦索、梆子、皮黃五大聲腔,其中以()和皮黃最為興盛。
明代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不一致的一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