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的講評課 說明:初三名級的學生,學習了《祖沖之》、《哥白尼》等文章之后,教師安排了《人物小傳》的習作練習。 具體做法是: A.選擇自己最喜愛約一個人物,為其作傳; B.讀兩三本書的內(nèi)容或是所寫人物的傳記,或是根據(jù)其軼聞逸事所寫的故事之類。 C.仿課文的寫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貢獻)從讀物中選擇典型的材料來完成這篇“小傳”。 D.在完成的習作之后,注明所閱讀的書名。 教師在閱完習作后,安排了討論習作和修改的講評課。 具體做法是: A.選一篇習作印發(fā)給學生(習作后,附所讀三本書的書名),要求大家仔細閱讀; B.討論;所選材料是否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持征(主要貢獻); C.猜一猜習作中的兩則材料各是從哪一本書里選擇的,并說明你作如此猜測的原因; D.提出修改意見; E.根據(jù)討論所得,修改自己的習作。 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選材要嚴"--不僅所選的材料要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貢獻,而且所選材料的角度度也要與習作的中心完全一致。要做或這一點,就必須在深入理解讀物的基礎(chǔ)上,確定習作的中心,再從所確定的中心出發(fā)去選擇典型的材料;簡單地從讀物中抄兩則材料,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最新試題
哪個因素是教學設(shè)計中必須要具備的?()
語言學是關(guān)于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最基本現(xiàn)象的研究之一。
語法演變的一種反復(fù)出現(xiàn)的常見途徑是()。
語言符號的線條性是指語言符號在使用中是以符號序列的形式出現(xiàn),符號只能一個跟著一個依次出現(xiàn),在時間的線條上綿延,不能在空間的面上鋪開。
諺語多為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的完整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