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井筒圍巖裂隙較大、出水較多的地段,應在砌壁時預埋注漿管 B.壁后注漿,一般是自下而上分段進行 C.注漿段高,視含水層賦存條件和具體出水點位置而定,一般段高為10~15m D.注漿孔的深度應透過井壁進入含水巖層50~100mm
A.含水層距地表較深時,采用地面預注漿較為合適 B.地面預注漿的鉆注漿孔和注漿工作都可在建井期同時進行 C.鉆孔布置在大于井筒掘進直徑3~5m的圓周上 D.注漿時,若含水層比較薄,可將含水巖層一次注完全深
A.當含水層埋藏較深時,采用井筒工作面預注漿的比較合適的 B.需構筑混凝土止水墊或預留巖帽,在混凝土止?jié){墊或巖帽上鉆孔注漿 C.當含水巖層裂隙連通性較好,而漿液擴散半徑較大時,可以減少注漿孔數(shù)目 D.一般在預測井筒涌水量超過12m3/h時,應要采取工作面注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