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意義
俞平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其實(shí)是對一樁事情的兩種看法。游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日臥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游覽?,F(xiàn)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里路不算什么,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dāng)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的看法是讀書的動機(jī)、環(huán)境、空氣無不缺乏。
講到讀書的真意義,于擴(kuò)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既為功名富貴,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圣經(jīng)賢傳,甚至于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不喜歡讀書,懂得怎樣讀的人一天一天地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稀薄,讀書種子的稀少?;橐蚬h(huán)。
現(xiàn)在有一些人,你對他說身心性命則以為迂闊,對他說因果報(bào)應(yīng)則以為荒謬,對他說風(fēng)花雪夜則以為無聊。不錯(cuò),是迂闊,荒謬,無聊。你試問他,不迂闊,不荒謬,不無聊的是啥?他會有種種漂亮的說法。但你不可過于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
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币粤x為利是遙遠(yuǎn)的古話。
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惟有不恤聲名的干,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yù)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
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樂,豈不難于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于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辦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載寒窗的苦工。
嚴(yán)格說來,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何況這制度的確立還遙遙無期。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結(jié)合材料,解釋“循序漸進(jìn)”的含義。
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談一談對“假定你們能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這句話的思考。
從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體指什么?請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作者為什么說“不如休想再相逢”?請結(jié)合詞的下片分析。
文末作者為什么說“每每回首來時(shí)路,就覺得這青春一半是明亮的,而另一半,分明是灰暗的”。
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
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做簡要分析。
作者認(rèn)為讀萬卷書的人很少,原因是“讀書的動機(jī)、環(huán)境、空氣無不缺乏”,這里的“空氣”具體指什么?
請概括今日青年的弱點(diǎn)。
通觀材料第一段,作者認(rèn)為“現(xiàn)在青年第一弱點(diǎn),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結(jié)果不是僥幸,便是退卻”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