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春秋 B.戰(zhàn)國 C.西漢 D.東漢
從下文看,齊桓公對伐楚的理由說明包括()。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左傳•僖公四年》)
A.周王室有授權(quán) B.齊國為諸侯之首,兵馬強壯 C.楚國沒有按規(guī)定向周王進貢包茅 D.齊師侵蔡時,楚國援助了蔡 E.周昭王南征而不復,與楚國相關(guān)
A.“行人辭令”泛指外交和社交辭令,并不限于行人之言 B.優(yōu)美的“行人辭令”是《左傳》語言的一大特色 C.《左傳》中的“行人辭令”富于文采,曲而達,責而不怒,婉而成章 D.“行人辭令”往往委婉曲典,生氣勃勃,風平浪靜之下暗流洶涌 E.僖公四年“齊桓公伐楚”中的外交辭令、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陳述亡鄭的利害、成公十三年“呂相絕秦”對秦君的數(shù)落等都是“行人辭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