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長恨歌》)
統(tǒng)領全篇,為下文描寫李、楊愛情悲劇做好了鋪墊。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
本語段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本語段首先運用比喻來闡明主旨,然后運用排比和反詰的修辭手法。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
本語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何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