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古以來,橋頭就是折柳送別的最佳所在。在那細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詩人王摩詰在灞橋頭與友人依依相別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似海的深情,不僅讓橋下的流水為之動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們仰慕不已,歷盡人生坎坷的南宋詩人姜白石過垂虹橋時詩興大發(fā):“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小橋,演繹了幾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②然而,小橋上佇立最多的應是無盡的離愁吧?“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板橋,霜橋,不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種鄉(xiāng)愁的具象。而馬致遠的秋思小令,更是道盡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懷。眼前是小橋流水的幽雅環(huán)境和安居其間的人家,而自己的故鄉(xiāng)卻還在山重水復的迢迢遠方,不正襯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羈旅愁思?
③當然,小橋還是一種閑適與靜遠。你看那位歸隱詩人,當他帶月荷鋤歸,又在橋下清且淺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塵與勞累,洗去一腔曠達的胸臆,然后邀鄰呼友,或斗酒吟詩,或手揮五弦,目送歸鴻。小橋載著他陶然自樂的心境,栽著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與氣節(jié)。
④就這樣,小橋成了人生的各種象征,成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詩畫。這里,除了小橋本身的古樸、空靈的氣質,還因為小橋總是與流水舟楫、漁歌號子,以及岸邊的草屋農舍、牧童短笛緊緊相連,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寧靜閑適的田園風景畫。(《小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小說《風波》昭示了革命的首要任務是消除帝制余孽的復辟陰謀。
宋代詞人的文學主張中,“詞別是一家”是李清照提出的?!耙栽姙樵~”是辛棄疾提出的,詞是隨著隋唐燕歌的流播,由詩歌與音樂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格律詩?!耙晕臑樵~”是蘇軾提出的,他成功的將辭賦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議論對話等具體手法移植于詞,為散文藝術與詞體創(chuàng)作之間打通了道路,擴大了詞法。
以“微言大義”、“一字褒貶”著稱的先秦散文是《左傳》。
對《湘夫人》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是()
晚清文學家()的《老殘游記》是描寫濟南風情景物最多的古代小說,“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至今流傳。
五言詩被廣泛運用是在《古詩十九首》。
下列表述符合王安石的散文風格的有 ()
曹禺的《雷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資產階級特征的封建家庭的家長是周樸園。
《我與地壇》中當作者寫我和地壇的關系時,用到了“緣分”、“宿命”等詞語,強調了作者的個體生命與地壇緊密相連。
下列關于元曲的描繪正確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