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創(chuàng)設刺史制度
B.頒布推恩令
C.裁抑丞相權力
D.推行內(nèi)外朝制度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形成布衣將相之局
B.發(fā)生頻繁農(nóng)民起義
C.采用儒家統(tǒng)治思想
D.推行修養(yǎng)生息政策
“漢承秦制,有所損益”意思是漢朝不但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礎上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下列措施符合此觀點的是()。
①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
②設立中朝
③實行刺史制
④實行皇帝制度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公元前3世紀初
B.公元前3世紀末
C.公元前2世紀初
D.公元前2世紀末
A.推行郡縣制
B.攻打匈奴
C.焚書坑儒
D.嚴刑峻法
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縣制
C.廢除郡縣制
D.廢除行省制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距今()年的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了大量木結構房屋遺存,柱洞面積之大,足以證明當時所用木料的粗壯。
西漢時期沿襲秦代移民政策的目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新石器時代,溫帶和亞熱帶北界高于現(xiàn)在的()緯度,其中暖溫帶包括東北、華北與黃土高原的大部分。
野生亞洲象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分布北方邊界在()一線,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
十六國時期,后趙石虎將()辟為獵場,北魏時期黃河兩岸千里之地成為牧馬草場。
三星堆出土了完整的未加工象牙80余根,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余根,遠遠超過了同時期中原地區(qū)強大的()。
()是植被變遷的主導因素,但是歷史時期的人為因素也不可小覷。
先秦時期()主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在3000年的時間內(nèi)決口多達1500多次,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在我國古籍中稱“澤獸”,又名“四不象”,原產(chǎn)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
長江流域中游的(),在統(tǒng)一河床形成以后,造成遠古以來就有的云夢大澤瓦解以后,形成了廣闊的兩湖平原糧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