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3歲,因“左下肢乏力,右下肢麻木1年”來診。查體,雙側T<sub>8</sub>以下痛溫覺減退,左下肢肌力3級,右下肢肌力4級,左側巴賓斯基征陽性。
若雙下肢麻木乏力由下向上發(fā)展,則病變定位在()
A.頂葉運動區(qū)
B.旁中央小葉
C.脊髓髓內
D.脊髓髓外硬膜下
E.腦干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性,43歲,因“左下肢乏力,右下肢麻木1年”來診。查體,雙側T<sub>8</sub>以下痛溫覺減退,左下肢肌力3級,右下肢肌力4級,左側巴賓斯基征陽性。
首選的檢查項目是()
A.胸椎X線
B.頸段CT
C.胸段MRI
D.頸段MRI
E.顱腦CT
A.損傷側病變平面以下痙攣性癱
B.健側病變平面以下痙攣性癱
C.損傷側病變平面以下痛、溫覺消失
D.健側病變平面以下痛、溫覺消失
E.損傷側病變平面相應肌節(jié)弛緩性癱
A.根痛早見
B.感覺分離在早期出現
C.病史中感覺障礙平面有由下向上升的傾向
D.早期出現膀胱和直腸控制障礙
E.肌肉萎縮常見
A.出現感覺分離
B.放射性疼痛
C.癥狀在病變對側
D.站立不穩(wěn)
E.共濟失調
A.上頸段
B.下頸段
C.胸段
D.胸腰段
E.腰骶段
最新試題
常用的周圍神經選擇性部分切斷術包括()
診斷急性中樞性細菌性感染一定要參考的指標不包括()
最先宜采取的診療措施是()
提示:患者經內科治療后仍有頑固性眩暈,擬行前庭神經切斷術??刹扇〉氖中g入路有()
該患者診斷為()
提示:腰椎穿刺腦脊液培養(yǎng)確定新型隱球菌生長,藥物敏感試驗示對氟康唑、伊曲康唑、5-Fu和卡泊芬凈等敏感;培養(yǎng)未發(fā)現厭氧菌及其他微生物,抗酸染色陰性,顱內壓增高達900mmHg(1mmHg=0.133kPa),白細胞數80×109/L,蛋白含量0.45g/L(升高),葡萄糖含量2.5mmol/L(下降);血常規(guī):白細胞數8.7×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0.673(略升高)。結合該病例,敘述正確的有()
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是()
提示:強化顱腦CT顯示腦基底池、側裂腦脊液密度略增高,局部有點片狀強化;右側顳頂葉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勻,間雜鈣化的高密度灶。低密度灶包膜有環(huán)狀強化,鄰近腦組織有低密度水腫表現。MRI強化則顯示在腦基底池、側裂腦池出現長T1、長T2信號,局部結構紊亂;右側顳頂葉長T1、長T2類圓形病灶,邊緣無明顯強化,病灶周圍水腫明顯。MRS未見到典型結核改變。此時的診療應選擇()
為明確診斷,可進行的檢查包括()
提示:隨訪6個月患者未再發(fā)熱,無癲癇發(fā)作,體檢: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溫正常,精神可,語言功能基本正常,右側肢體肌力4級。應進一步進行的處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