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6歲,頭痛頭昏3個月,左耳鳴耳聾1個月。查體:眼底視乳頭水腫,左聽力下降,神經性耳聾,左側面部淺感覺正常,角膜反射遲鈍,無面癱,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腱反射對稱,未引出病理征。左側上下肢共濟失調,Romberg征(+),往左側傾倒。
行CT檢查,以下哪項符合本病診斷()
A.混雜密度,無強化
B.界清,第四腦室受壓;增強可見明顯強化,強化區(qū)內混有低密度
C.界清,低密度病灶,無強化
D.累及中、后顱凹,呈啞鈴狀,巖骨尖受壓變短,鞍旁骨質破壞
E.半圓形高密度病灶,均一強化腫塊,邊緣光滑銳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男性,36歲,頭痛頭昏3個月,左耳鳴耳聾1個月。查體:眼底視乳頭水腫,左聽力下降,神經性耳聾,左側面部淺感覺正常,角膜反射遲鈍,無面癱,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腱反射對稱,未引出病理征。左側上下肢共濟失調,Romberg征(+),往左側傾倒。
上述病例行X線示患側內聽道擴大3mm,你認為最可能的診斷是()
A.三叉神經鞘瘤
B.腦膜瘤
C.聽神經鞘瘤
D.膠質瘤
E.膽脂瘤
男性,36歲,頭痛頭昏3個月,左耳鳴耳聾1個月。查體:眼底視乳頭水腫,左聽力下降,神經性耳聾,左側面部淺感覺正常,角膜反射遲鈍,無面癱,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腱反射對稱,未引出病理征。左側上下肢共濟失調,Romberg征(+),往左側傾倒。
定位診斷位于()
A.左側小腦
B.枕部
C.腦干
D.左側腦橋小腦角
E.右側腦橋小腦角
女性,56歲,間斷突發(fā)右側面部閃電樣銳痛1個月,疼痛多位于右側上唇、鼻翼、口角、頰粘膜處,常于進食、洗臉、刷牙時發(fā)作,每次持續(xù)1~2分鐘,發(fā)作間期無癥狀。每日發(fā)作約1~2次。
本手術術后有效率一般為()
A.20%~40%
B.40%~60%
C.70%~90%
D.90%~95%
E.100%
女性,56歲,間斷突發(fā)右側面部閃電樣銳痛1個月,疼痛多位于右側上唇、鼻翼、口角、頰粘膜處,常于進食、洗臉、刷牙時發(fā)作,每次持續(xù)1~2分鐘,發(fā)作間期無癥狀。每日發(fā)作約1~2次。
本病最常見的責任血管是()
A.靜脈
B.椎動脈
C.小腦后下動脈
D.小腦前下動脈
E.小腦上動脈
女性,56歲,間斷突發(fā)右側面部閃電樣銳痛1個月,疼痛多位于右側上唇、鼻翼、口角、頰粘膜處,常于進食、洗臉、刷牙時發(fā)作,每次持續(xù)1~2分鐘,發(fā)作間期無癥狀。每日發(fā)作約1~2次。
如選擇手術治療,以下哪種手術是最理想的手術方法()
A.三叉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
B.后根切斷術
C.后根定向破壞術
D.腦深部刺激術
E.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封閉術
最新試題
診斷急性中樞性細菌性感染一定要參考的指標不包括()
提示:對患兒行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切斷術(SPR),術后進行了2正規(guī)康復運動訓練,復查:能獨立行走,馬蹄足,手足徐動,小腿三頭肌痙攣,肌張力3級。下一步可選擇的治療方案為()
提示:強化顱腦CT顯示腦基底池、側裂腦脊液密度略增高,局部有點片狀強化;右側顳頂葉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勻,間雜鈣化的高密度灶。低密度灶包膜有環(huán)狀強化,鄰近腦組織有低密度水腫表現。MRI強化則顯示在腦基底池、側裂腦池出現長T1、長T2信號,局部結構紊亂;右側顳頂葉長T1、長T2類圓形病灶,邊緣無明顯強化,病灶周圍水腫明顯。MRS未見到典型結核改變。此時的診療應選擇()
提示:診斷考慮為腦膿腫。下列最佳的治療方案是()
導致腦癱的危險因素包括()
不宜采取的診療措施是()
該患者診斷為()
確診最主要的依據是()
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是()
常用的周圍神經選擇性部分切斷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