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2歲,主因“間斷尿頻、尿急、會陰區(qū)疼痛1年余”就診?;颊呒s1年前開始反復發(fā)作尿頻、尿急及會陰區(qū)疼痛,服用抗生素后可緩解,不伴發(fā)熱、腰痛及肉眼血尿?;颊呒韧w健,查體無明顯異常。血常規(guī):白細胞9.8×109/L,中性粒細胞0.70;尿常規(guī):紅細胞2~3個/HP,白細胞10~15個/HP。
患者可能診斷為()
A.慢性腎盂腎炎
B.慢性膀胱炎
C.慢性前列腺炎
D.膀胱腫瘤
E.間質性膀胱炎
F.慢性腸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男性,30歲,主因“發(fā)熱伴尿頻、尿急2日”就診?;颊?日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3℃,伴尿急、尿頻(白天排尿≥10次,夜間排尿5~7次),無明顯尿痛、血尿、腰痛及排尿困難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體溫38.1℃,雙腎區(qū)無叩擊痛,恥骨上區(qū)輕度壓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前列腺,觸痛明顯,無波動感。尿常規(guī):白細胞7~12個/HP,紅細胞7個/HP。
待患者發(fā)熱癥狀改善后,推薦使用口服藥物,療程至少()
A.1周
B.2周
C.4周
D.6周
E.8周
F.12周
患者男性,30歲,主因“發(fā)熱伴尿頻、尿急2日”就診?;颊?日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3℃,伴尿急、尿頻(白天排尿≥10次,夜間排尿5~7次),無明顯尿痛、血尿、腰痛及排尿困難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體溫38.1℃,雙腎區(qū)無叩擊痛,恥骨上區(qū)輕度壓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前列腺,觸痛明顯,無波動感。尿常規(guī):白細胞7~12個/HP,紅細胞7個/HP。
該患者下一步較為合理的治療方案是()
A.抗感染治療
B.抗結核治療
C.對癥治療
D.生物反饋治療
E.前列腺按摩
F.經(jīng)會陰體外沖擊波治療
患者男性,30歲,主因“發(fā)熱伴尿頻、尿急2日”就診。患者2日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3℃,伴尿急、尿頻(白天排尿≥10次,夜間排尿5~7次),無明顯尿痛、血尿、腰痛及排尿困難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體溫38.1℃,雙腎區(qū)無叩擊痛,恥骨上區(qū)輕度壓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前列腺,觸痛明顯,無波動感。尿常規(guī):白細胞7~12個/HP,紅細胞7個/HP。
根據(jù)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最新的分類方法,該患者屬于以下哪種分型()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ⅢA型
E.ⅢB型
F.Ⅳ型
患者男性,30歲,主因“發(fā)熱伴尿頻、尿急2日”就診?;颊?日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3℃,伴尿急、尿頻(白天排尿≥10次,夜間排尿5~7次),無明顯尿痛、血尿、腰痛及排尿困難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體溫38.1℃,雙腎區(qū)無叩擊痛,恥骨上區(qū)輕度壓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前列腺,觸痛明顯,無波動感。尿常規(guī):白細胞7~12個/HP,紅細胞7個/HP。
該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診斷是()【提示】該患者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結果提示為大腸埃希菌,前列、腺超聲提示雙腎輸尿管膀胱未見明顯異常。
A.前列腺炎
B.急性腎盂腎炎
C.急性膀胱炎
D.前列腺結核
E.急性尿道炎
F.急性附睪炎
患者男性,30歲,主因“發(fā)熱伴尿頻、尿急2日”就診。患者2日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3℃,伴尿急、尿頻(白天排尿≥10次,夜間排尿5~7次),無明顯尿痛、血尿、腰痛及排尿困難等癥狀。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體溫38.1℃,雙腎區(qū)無叩擊痛,恥骨上區(qū)輕度壓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前列腺,觸痛明顯,無波動感。尿常規(guī):白細胞7~12個/HP,紅細胞7個/HP。
該患者需要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診斷價值的檢查是()
A.血常規(guī)
B.血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
C.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D.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
E.前列腺按摩液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
F.前列腺核磁
G.泌尿系超聲
最新試題
該患者下列治療方法中哪些是錯誤的()【提示】患者入院后完善了相關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22×109/L,中性粒細胞0.99。
此時對該患者最佳的處理方式是()【提示】陰囊彩色多普勒超聲(圖36):左側睪丸血運缺失,左側附睪腫大。
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提示】患者入院后完善了相關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9×109/L,中性粒細胞0.96;血糖22mmol/L。
患者行手法復位后,疼痛未緩解,行陰囊探查和睪丸固定術,術中有以下哪些發(fā)現(xiàn)時,需告知家屬:保留失活睪丸可能產(chǎn)生的后續(xù)不良反應,需行睪丸切除術()
考慮該患者的診斷是()
對該患者下一步的處理方式為()【提示】患者經(jīng)6個月抗結核治療后,左側陰囊區(qū)包塊增大,約5cm×5cm。
該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體是()【提示】查體:體溫36.5℃,尿道外口紅腫,擠壓可見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鏡檢可見大量多形核白細胞,其內(nèi)有革蘭陰性雙球菌。
患者選擇了囊腫切除重建術,術后的并發(fā)癥包括()
該患者可能的診斷是()
該患者需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診斷價值的檢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