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周血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甚至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更幼稚細胞為核左移
B.外周血涂片中出現(xiàn)幼稚細胞稱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細胞出現(xiàn)在外周血中稱核左移
D.分類中發(fā)現(xiàn)很多細胞核偏于左側的粒細胞稱核左移
E.中性粒細胞五葉核以上者超過3%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診斷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B.診斷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C.診斷黏液性水腫
D.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診斷
E.以上都不是
白細胞數(shù)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項是錯誤的()。
A.重新采血復查
B.取血量20μ1改為40μl
C.可數(shù)8個大方格白細胞數(shù)結果乘2
D.結合分類涂片細胞分布綜合判斷
E.以上都是錯誤的
A.取血液和染液各一滴,混勻后推片
B.染色時間5~10分鐘
C.在室溫低時,染色時間還應適當延長
D.在油鏡下計數(shù)1000個紅細胞中的網(wǎng)織細胞數(shù)
E.為了便于計數(shù),可用Miller窺盤
A.枸櫞酸鈉
B.EDTA-K2
C.肝素
D.草酸鹽
E.雙草抗凝劑
A.操作簡便
B.呈色穩(wěn)定
C.準確性高
D.沒有公害
E.精確性高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下列不符合腸桿菌科細菌共有的生物學特性的是:()
某些病理因素可使糞便的性狀發(fā)生改變,下列選項對應不一定正確的是:()
生物素結構中的()與親和素結合的主要部位。
下列哪項指標是目前用于診斷微小心肌損傷的較靈敏生物標志物:()
下列不符合腸桿菌科細菌生化特點的是:()
細菌與其相應的抗體進行凝集反應,可以用來鑒別標本內是否含有該細菌抗原,細菌為最常見的顆粒性抗原,其中以SPA蛋白作為載體進行協(xié)同凝集試驗的細菌為:()
按溶血發(fā)生的場所分類,溶血性貧血可分為血管內和血管外溶血性貧血。下列選項中,()能夠引起血管內溶血性貧血。
24小時尿標本可用于:()
引起心肌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
通常情況下,在評價細胞免疫功能時會采用CD4/CD8比值,該比值升高常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