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與地幔之間的分界面(地震波的傳播速率發(fā)生急劇變化的面)。
大氣圈的最下層,密度最大,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區(qū)約為16~18km,兩極地區(qū)約為7~9km。
指地面某處所受地心引力和該處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合力。
研究地質構造受外力剝蝕后形成的地貌、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地貌。
研究不同類型巖石在外力剝蝕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
研究地球上不同氣候區(qū)地貌形成演變特征和地貌組合特征。
最新試題
海岸作用的動力有波浪、潮汐、海流、海嘯和河流等作用,以潮汐作用為主。
以下不屬于沙質海灘單元的是()。
風蝕地貌的表現形式不包括()。
大陸冰川地貌組合表現為()規(guī)律。
風向和風速通過改變波浪的規(guī)模來影響波浪的破碎深度。
第四紀可能的下限年齡包括()。
下面不屬于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原則的有()。
根據巖溶水的流動方向和不同深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分帶。
黃土區(qū)地表的穴狀洼地稱為()。
波浪折射作用的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