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控制進出口貿易,壟斷外匯
B.控制中國金融(發(fā)行紙幣,開展存、放、匯等銀行業(yè)務。對華投資)
C.投資中國政府,控制中國財政
D.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E.解決了中國經濟建設急需的資金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的銀行勢力擴張
B.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美、法、荷、比等國的銀行被日、偽接受或侵占
C.抗戰(zhàn)結束后,日、德、意三國銀行被國民政府四行二局接收,而英、美、法、荷、比等國的銀行先由財政部接管,然后查明原主,發(fā)還自行清理,各國銀行先后復業(yè)
D.這一時期,美國在華銀行的發(fā)展特別迅速
E.至1949年1月,在華的外商銀行共有15家。英商銀行4家,美商銀行5家,荷商銀行2家,其余4家為比商華比銀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中法合辦中法工商銀行和俄商莫斯科國民銀行
A.最初十年,除東北外,新設的外商銀行有五家。雖然新設得不多,原有外商銀行的勢力仍在繼續(xù)發(fā)展
B.到1936年,外國在華銀行共32家141處(不包括日本在東北開設的地方性小銀行),其中英國7家27處、美國4家16處、日本11家54處
C.外國銀行資產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占極大的比重
D.1936年底全國169家華商銀行和儲蓄銀行的全部資產是14.3億元,而同年33家外國在華銀行的資產是19億元,比69家華商銀行還多1/3

最新試題
秦漢時漕運為東西向,漕糧通過黃河、渭河由東向西運抵長安;唐代漕運線路呈現(xiàn)出東南、西北向的變動。宋元明清時期,漕運則轉變?yōu)槟媳狈较?。漕運出現(xiàn)上述變化原因是()
下表反映了1951-1960年我國城鄉(xiāng)人口結構的變化。這一時段內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康乾時期,廣東地區(qū)種植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的農戶在“東家夸三月之靑,西家矜四月之紅,各以其先熟及美種為尚”的相互競爭下,弱者被排擠而日益貧困以至破產淪為雇工,強者則成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戶,甚至雇工經營。這表明當時的廣東地區(qū)()。
下面為1912年和1921年中國近代面粉業(yè)生產能力比重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下表反映的是兩漢到清中葉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市畝)和畝產量(市斤)的變化情況。表中畝產量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