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jīng)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能夠反映二十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
C、《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D、《辛丑條約》和戊戌變法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以下關于近代中國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關系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A、針鋒相對、勢不兩立
B、齊心協(xié)力、相得益彰
C、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D、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2.單項選擇題1851年與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國都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革命運動。這兩場運動的相似之處有()
A、參加革命者都是為生計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B、發(fā)動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國
C、發(fā)動者都嘗試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從中國南方開始,高潮發(fā)生在長江流域

最新試題
1912年孫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與全國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無罪于我高皇帝?!痹撐谋举|體現(xiàn)出革命派()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06年2月,清政府擬定了一項決議:凡派去日本留學的,只限于那些擅長中文并精通儒家經(jīng)典的學生。對該決議的理解,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賦予總統(tǒng)很大權利;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tǒng)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20世紀初,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某班同學就東京成為重要陣地的原因進行探討時提出了以下意見,較為恰當?shù)氖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辛亥革命前,沒有辮子會被恥笑為里通外國的漢奸;辛亥革命后,留辮子會被人恥笑為封建余孽,恥笑為“豬尾巴”、“滿奴”。這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