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我國沿30°N方向兩地理要素分布,讀后完成問題。
A.年太陽輻射總量和熱量
B.全年平均氣壓和平均氣溫
C.人均土地面積和糧食產量
D.人口分布密度和城市數量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圖為某氣候站繪制的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2月、6月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其中a、b分別代表方向不同的山坡面。完成問題。
A.a處降水多
B.b處受暖流的影響
C.a處受冬季風的影響
D.b處受臺風的影響
圖為某氣候站繪制的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2月、6月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其中a、b分別代表方向不同的山坡面。完成問題。
A.西北面和東南面
B.東南面和西北面
C.東北面和西南面
D.西南面和東北面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huán)、大氣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讀右圖回答問題。
A.①洋流為西風漂流,性質屬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漁場、沿岸有沙漠分布
C.④洋流勢力強大,沿岸地區(qū)形成面積廣大的溫帶落葉闊葉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緯海區(qū)的大洋環(huán)流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huán)、大氣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讀右圖回答問題。
A.a為海洋,b為陸地
B.環(huán)節(jié)③為人類提供淡水資源
C.環(huán)節(jié)②表示植物蒸騰作用和陸地水蒸發(fā)
D.環(huán)節(jié)①④均能造成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huán)、大氣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讀右圖回答問題。
A.一般來說,a處為多雨地帶,b是少雨帶
B.b處氣壓低于c處
C.③氣流由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北半球偏轉成西北風,南半球偏轉成兩南風
D.a氣壓帶與③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氣候
最新試題
湖陸風包括湖風(出湖風)和陸風(進湖風),是較大湖泊與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風。圖甲示意洞庭湖與岳陽市之間一天中某時刻測得的湖陸風垂直結構,圖乙示意洞庭湖東北部的岳陽市某日6~l4時的氣溫與濕度變化。圖乙所示日期陸風轉湖風的時刻所在時段是()
當地時間2014年2月1日,印尼北蘇門答臘省錫納朋火山持續(xù)噴發(fā)(如下圖)?;鹕絿姲l(fā)可能導致當地()
下圖是我國廣州、重慶、武漢、北京四地水庫不同季節(jié)的自然水溫隨深度的變化圖。根據圖中水溫的變化趨勢,丙地表層水溫年較差最小的原因可能是()①太陽高度角年變化?、诤0屋^高③距海近④山地阻擋冷空氣
根據夏季平均氣溫,劃分中國不同類型的避暑區(qū)如圖所示。影響甲類型與乙類型避暑區(qū)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火山噴發(fā)產生的火山灰云團對其覆蓋地區(qū)影響是()
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大氣中()
下面四幅氣溫垂直分布圖反映了一次霧霾天氣的生消過程。讀圖完成下題。正確反映霧霾天氣生消過程的是()
某旅游團7月初來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導游溫馨提示:①早晚天氣較涼,備好外套;②氣候干燥,多補充水分;③去海邊沙灘燙腳,備好沙灘鞋;④游泳一定帶好防曬用品。上述提示與成因對應正確的是()
10月16日濟南迎來2015年最大霧霾,百米距離難看清,機場半小時停止起降,下圖為我國四個霧霾多發(fā)地區(qū),圖中四地深秋初冬時節(jié)多霧,其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會議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開。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增強是德班氣候大會關注的焦點,溫室效應增強的大氣過程是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