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江蘇某地當年收獲的小麥秸稈剪成小段,于7月20日開始分別進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種方式的處理,3次重復,每隔15天檢測一次秸稈腐解殘留量,結果見下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稈還田后翻耕土埋應是利用秸稈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氣和水分條件有利于多種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 C.如果將處理開始時間提早30天,則3條曲線的位置將呈現上移趨勢 D.從堆放、水泡2條曲線可以推測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厭氧性微生物
下圖表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成分的營養(yǎng)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A.戊是生產者,乙是次級消費者 B.最長的食物鏈共有5個營養(yǎng)級 C.甲、乙、丙、丁、戊可以構成4條食物鏈 D.獲得能量最多的是丙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C、N等元素流動的特點是() ①單向的 ②循環(huán)的 ③逐級遞減 ④反復出現,由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