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唯物論”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1年全國節(jié)能宣傳周的主題是“節(jié)能我行動,低碳新生活”。廣東圍繞全國節(jié)能宣傳周的主題,開展“七個一”活動,即辦好一次展、制作一個專欄、開展一次能源緊缺體驗、開好一次會、組織一次專家行、辦好一件實事、做好一系列推廣活動,旨在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宣傳國家及省有關節(jié)能的方針政策,增強全社會的節(jié)能意識,傳播節(jié)能理念,普及節(jié)能知識,營造濃厚的節(jié)能減排社會氛圍,進一步推動節(jié)能全民行動,為實現(xiàn)“十二五”節(jié)能約束性目標起好步、開好頭。
材料二2011年7月29日,我國某大學學生對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進行了抽樣調查,他們依次對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車、出租車、電動車、自行車和其他出行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結合材料一說明“七個一”活動的意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請運用所學矛盾分析法對該同學觀點予以辨析。

題型:問答題

2008年5月8日9時17分,奧運圣火成功登頂珠峰,奧運火炬在珠峰熊熊燃燒,這是奧運歷史上圣火第一次登頂珠峰。為克服生活的登頂中的不利因素,火炬設計者全面考慮各種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最佳方案;工程師認真研究珠峰地區(qū)特殊的地質、氣象等狀況和規(guī)律;試驗人員身體力行進行模擬實驗和實地實驗,以適應珠峰環(huán)境,并使火炬技術不斷完善。通過各方面專家在研制過程中的齊心協(xié)力、傾囊獻策、頑強拼搏,最終攻克圣火登頂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論的相關知識,分析在火炬研制過程中參與者是怎樣攻克登頂難題的?

題型:問答題

運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分析分配思想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原因。

題型:問答題

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體系,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知識,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給我國水利建設的啟示。

題型:問答題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加強環(huán)保宣傳工作。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