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蝗蟲
B.蚯蚓
C.蜘蛛
D.蛇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吸收代謝廢物并釋放氧氣
B.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
C.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
D.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A.在陸地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復雜過程
B.是能量流經生態(tài)系統各營養(yǎng)級時的逐級遞減的全過程
C.在組成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群落的生物體內的反復循環(huán)運動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反復循環(huán)運動
A.生產者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總能量
B.流經各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總和
C.各個營養(yǎng)級生物同化的能量總和
D.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一條食物鏈甲→乙→丙中,各種群對能量的同化、利用、傳遞等數量關系如下表。已知該生態(tài)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150000百萬千焦,但其中149875百萬千焦的能量未被生產者固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單位:百萬千焦)
A.種群甲、乙、丙構成了該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群落
B.種群乙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是14.0百萬千焦
C.能量從種群乙到種群丙的傳遞效率為12%.
D.種群甲的凈同化量為59.5百萬千焦
下表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中五個種群(存在著營養(yǎng)關系)的能量調查:
圖①~④是根據該表數據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與表中數據不符合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圖丙表示與圖乙相關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則H和P曲線中代表害蟲變化的是()。
圖中高山、河流、村莊在生物種類上的差異屬于群落空間結構中的()結構,其中河流生態(tài)系統中的能量來源是()。
蛇每增加1千克體重至少需消耗的綠色植物()千克.
該模型屬于()(填“物理”、“概念”或“數學”)模型,其曲線變化趨勢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中普遍存在的()調節(jié)。
該食物網含有()條食物鏈,寫出能量損失最少的一條食物鏈(),該食物網的主要成分是()。
在下圖食物網中,a表示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云雀體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產者量為y,那么x與y的關系可表示為()。A.y=90ax+10xB.y=25ax+5xC.y=20ax+5x
圖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碳循環(huán)三種情況,合理性的解釋為()
如果蚱蜢突然減少,蚯蚓數量將會()
研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對鼠這種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常采用()法。
請你寫出蛇獲得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